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813423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09(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章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Drugs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药理学系石卓 正常心电 心律失常 arrhythmias 即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快速型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 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按照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1 兴奋性 excitability 2 自律性 automaticity 3 传导性 conductivity 正常心肌细胞膜电位 动作电位的5个时相 0相Na 迅速内流 膜电位由 90mV升至 30mV 决定传导速度

2、 1相K 外流 膜电位降至0mV左右 2相Ca2 内流 同时少量Na 内流 K 外流 膜电位维持在0mV左右 又称平台期 3相K 外流 膜电位下降至静息电位 4相非自律细胞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 称静息期 自律细胞可发生自动除极 Na 及Ca2 内流 心室肌动作电位 mV 20 0 20 40 60 80 100 普肯耶纤维动作电位 mV 50 0 50 100 窦房结动作用电位 0 20 40 60 80 0 膜反应性 4 膜内电位 mV 4 有效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 有效不应期 ERP 动作电位时程 APD 相对不应期 ERP 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 ERP 二

3、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 冲动形成障碍1 正常自律机制改变2 异常自律机制形成 影响automaticity的因素 4相自动去极化速率快 达阈电位时间短 自律性高 静息膜电位水平负值越小 离阈电位越近 自律性越高 二 触发活动 triggeredactivity 1 早后除极 earlyafter depolarization EAD 2 迟后除极 delayedafter depolarization DAD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A早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B早后除极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C早后除极引起一连串触发动作电位 Ca2 内流 钙拮抗剂 利多卡因 K 外流 细胞内Ca2 超载引起Na 短暂内流 钙

4、拮抗剂 钠通道阻滞剂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A迟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 指示 B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 指示 三 冲动传导障碍 折返激动 1 单纯性传导障碍2 折返激动 reentrantexcitation 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早后除极 迟后除极及折返激动的形成机制 四 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机制 Q T间期延长综合症 longQTsyndrome LQTS 是目前第一个被肯定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心肌复极异常的疾病 表现为心电图Q T间期延长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性晕厥及猝死 现已鉴定出LQTS的3个突变基因 第3号染色体上的SCN5A基因 编码心肌钠通道 第7号染色体上的HERG基因 编码Ikr通道

5、 第11号染色体上的KVLQT1基因 编码Iks通道 由于以上基因突变造成通道功能异常 心肌复极化减慢导致Q T间期延长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一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及触发活动改变膜反应性 影响传导性 终止或取消折返激动改变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 药物对reentry的作用方式 传导 单向变双向 传导 单向阻滞打通 少见 延长ERP 长而一致 二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类钠通道阻滞药 a类 b类 c类 类 受体阻断药 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类钙通道阻滞药 第三节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 类钠通道阻滞药 一 a类药适度阻滞Na 通道 抑制心肌细

6、胞膜K Ca2 通透性 奎尼丁 quinidine 体内过程 生物利用度为70 80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0 消除t1 2为5 7小时主要经过肝脏P 450氧化代谢 其羟化代谢物三羟奎尼丁仍有药理活性 其代谢物及原形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 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蛋白结合并阻滞Na 内流 抑制心肌细胞膜K Ca2 通透性 该药还具有阻断M受体和阻断外周血管 受体作用 1 降低自律性2 减慢传导3 延长不应期4 对心电图的影响 Quinidine对心室肌细胞APD ERP和ECG的影响 给药前 给药后 NormalSinusRhythm TrigeminalPVC s everythirdbeatis

7、aPVC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房颤房扑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金鸡纳反应 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奎尼丁晕厥低血压 停药指征 心率减慢 30 药物相互作用 使双香豆素 华法林抗凝血作用增强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能加速奎尼丁在肝中的代谢西咪替丁 钙通道阻滞药减慢奎尼丁在肝脏的代谢奎尼丁降低地高辛肾清除率 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 用于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静脉注射或滴注用于抢救危急病例 引起低血压 长期应用 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慢乙酰化者 二 b类药 轻度阻Na 内流 减慢传导 降低自律性促K 外流 缩短APD

8、 相对延长ERP 利多卡因 lidocaine 药理作用与机制 1 降低自律性2 影响传导性3 缩短APD 相对延长ERP 利多卡因主要影响希 浦系统的传导性 1 细胞外K 浓度较高时 治疗浓度减慢传导 2 抑制Na 内流 减慢心肌梗死区缺血的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 防止折返激动发生 3 高浓度时 利多卡因明显抑制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 4 细胞外低血钾或心肌组织损伤使心肌部分去极化时 利多卡因促进3期K 外流 引起超极化而加速传导 因此改善单相传导阻滞而中止折返激动 Lidocaine对心室肌细胞APD和ERP及ECG的影响 体内过程 肝脏首过消除70 宜静脉滴注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 表观

9、分布容积为1L kg消除t1 2为2小时 临床应用 利多卡因首选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心肌梗死急性期 以预防心室纤颤的发生 VentricularFibrillation NormalSinusRhythm VentricularTachycardia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中枢神经系统头昏 嗜睡或激动不安 感觉异常心血管系统心率减慢 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禁忌 度房室传导阻滞西咪替丁和普萘洛尔可增加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由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苯妥英钠 phenytoinsodium 三 c类药 明显阻滞Na 通道 减

10、慢传导 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体内过程 肝脏首过消除 代谢产物仍有药理活性血浆蛋白结合率95 97 药理作用与机制 普罗帕酮明显抑制Na 内流1 抑制0期及舒张期Na 内流 减慢心房 心室和浦肯野纤维传导 2 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3 轻度阻滞K 通道 延长APD和ERP 4 大剂量还有轻度的 受体阻断作用和钙通道阻滞作用 临床应用 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限于治疗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房室传导阻滞 充血性心衰 直立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 肝肾功能不全时应减量 心电图QRS延长超过20 以上或Q T间期明显延长者 宜减量或停药 二 类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阻断心

11、肌 受体 同时具有阻滞钠通道和缩短复极过程的作用 表现为减慢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 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 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醋丁洛尔 acebutolol 阿替洛尔 atenolo 美托洛尔 metoprolo 艾司洛尔 esmolol 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药理作用与机制 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竞争性阻断 受体 能有效抑制 受体激活所介导的心脏生理反应 如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强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等 抑制Na 内流 具有膜稳定作用 普萘洛尔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Sinustachycardia 胺碘酮 amiodarone 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

12、代谢产物仍有药理活性消除t1 2长达数周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5 药理作用与机制 1 抑制K 通道 明显延长APD和ERP 2 抑制Na 通道及Ca2 通道 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传导性 3 非竞争性拮抗 受体并扩张血管平滑肌 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流量 减少心肌耗氧量 临床应用 治疗心房扑动 心房纤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对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有效 不良反应 常见心血管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及Q T间期延长 偶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有房室传导阻滞及Q T间期延长者禁用 本药长期应用可见角膜褐色微粒沉着 不影响视力 停药后微粒可逐渐消失 少数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13、个别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 长期应用必需监测肺功能 进行肺部X光检查和定期监测血清T3 T4 四 类钙通道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药 CalciumChannelBlockers 通过阻滞L 型钙通道 使钙电流减小 该类药物降低窦房结 房室结细胞的自律性 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 延长房室结细胞膜钙通道复活时间 延长其不应期 维拉帕米 verapamil 异搏定 体内过程 首过消除强 生物利用度10 30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静脉注射后5 10分钟起效 可持续6小时在肝脏代谢 其代谢物去甲维拉帕米仍有活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维拉帕米阻滞慢Ca2 通道 抑制Ca2 内流1 降低自律性窦房结的自律性心肌

14、组织异常自律性减少或取消后除极所引发的触发活动 2 减慢传导性减慢0期上升最大速度而减慢窦房结 房室结传导性 此作用除可终止房室结的折返激动外 尚能防止心房扑动 心房纤颤引起的心室率加快 3 不应期抑制窦房结 房室结钙通道开放 而使有效不应期延长 临床应用 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 静脉给药可引起血压降低 暂时窦性停搏 或 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病人禁用 该药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与 受体阻断剂或奎尼丁合用 可增加心脏毒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 1 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 受体阻断剂或维拉帕米2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15、奎尼丁 宜先给强心苷 普鲁卡因酰胺 胺碘酮 减慢心室率用强心苷类 受体阻断剂 维拉帕米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4 室性期前收缩首选普鲁卡因胺 心肌梗死急性期通常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强心苷中毒者用苯妥英钠 5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酰胺 胺碘酮 大纲要求 1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 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2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 奎尼丁 利多卡因 普罗帕酮 普萘洛尔 胺碘酮 维拉帕米 腺苷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 普鲁卡因胺 苯妥英钠 地尔硫 药理作用特点 3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治疗窦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房性早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 夹竹桃 谢谢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