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3105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标准法规)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1章 总则 1.1 运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市政道路工程新建和改建的施工,其他道路工程可参照执行。1.2 编制参考标准、规范及文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范JTJ053-94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范JTJ054-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建筑地基技术规范JGJ79-2002道路工程施工图纸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及

2、规定第2章 术语2.1 控制测量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2.2 公路GPS控制测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公路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2.3 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恢复道路中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工作。2.4 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2.5 加固地基用换土、夯实、有机或无机结合料等方法加固处理的地基。2.6 天然地基未经加固处理或扰动的地基。2.7 片石符合工程要求的岩石,经过开采选择所得的形状不规则的、边长一般不小于15cm的石块。2.8 路床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具体指的是路面结构层底

3、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和下路床30cm80cm。2.9 压实度用来衡量路基填土压实程度的指标。2.10 特殊土地基大部分带有地区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2.11 水泥搅拌桩地基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地基。2.12 堆载预压在建筑物建造之前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的固结沉降基本完成并提高地基土强度的方法。堆载预压根据土质情况分为单级加荷、多级加荷和超载预压。第3章 基本规定3.1 基本规定(1)、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应能承受行车的反复荷载和抗御各种自

4、然因素的影响,路基工程必须精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2)、路基施工应推行机械化施工,在条件极其困难的的三四级公路,方可采用人工施工,但路基压实,必须采用碾压机械。(3)、道路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同时在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条件下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的检验方法。(4)、道路施工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5)、路基施工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如需要变更设计或改变原定施工方案,或采取特殊施工方法时,应按施工管理程序,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批。3.2 质量管理(1)、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组织各施工班组

5、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2)、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对各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质量技术交底,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及各专业质量技术措施。(3)、按制度进行月、季度质量施工检查,并进行评定。对出现的质量事故或隐患及时处理、分析并向上级报告。(4)、监督施工班组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纸、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卡。(5)、检查、复核测量基线、基点及水准点,确保施工点准确无误。3.3 材料设备管理(1)、根据施工计划要求,配备好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及时调度组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进场(2)、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督促维修人员及时进行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3)

6、、根据施工计划要求,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分阶段及时组织材料进场。(4)、执行进货验收制度,按规定对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提供合格的材料。(5)、对所有已进场的材料做好各类标识和可追朔性控制。3.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项目工程质量监检部门负责选定工程质量记录表格和工程“质量控制一览表”,经业主或监理方可后下发至各分项施工分队或班组。(2)、班组或施工人员在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检和互检,按质量要求和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验、标识和记录。(3)、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要足够重视,特别是隐蔽验收,先是各班组进行自检,然后是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经自检合格后,才可通知监理公司的有关人员进行

7、验收。未进行隐蔽验收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加强技术管理,认真惯切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落实各项人员岗位责任制。工地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开工前要作好各项各工种、班组的质量技术交底工作。(5)、施工过程中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作好各种交工资料的挡案管理工作。对原材料严格进行检查,电焊条、钢材、水泥等必须要有质量证明书,并按规定进行检查,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使用。第4章 施工放线4.1 导线点和路线控制点的复测4.1.1 导线点的复测导线点的复测主要是检查其坐标和高程是否正确。检测的方法为:第一步:根据已知导线点的坐标反算转角(左角)和导线边长;第二步:

8、实地观测各转角及导线边长。角度观测可按一个测回平均值,边长测量可按连续观测34次的平均值;第三步:水准点高程的检测。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检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准点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控制,二级以下公路水准点闭合差按五等水准控制。4.1.2 路线控制桩的复测路线控制桩的复测主要是检查路线平面位置是否正确。检测的方法可根据放样原始资料进行,满足精度要求,则认为该控制桩位置是准确的。4.2 路基施工测量路基施工测量包括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随着路基的开挖与填筑,施工测量要反复进行。一般情况下,每挖填1米左右,便要重新进行路基施工放样。4.2.1 中线测量中线测量就是根据路线控制桩或在公路

9、两旁布设的导线控制点将公路中线恢复过来。中线放样最重要的一步工作是放样计算。这步工作可以用具有编程功能的计算器先编制计算程序,到现场计算放样数据,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EXCEL进行编制计算,并输出计算结果用于现场放样。测量的方法主要有:(1)、极坐标法 利用中线点与导线点之间的极坐标关系放样中线点,如P点为道路中线点,坐标为(XP,YP),A、B为导线点,坐标分别为(XA,YA)、(XB,YB),P点与A点的极坐标关系用A点到P点的距离SAP、坐标方位aAP表示,则:SAP=(XP - XA)2+(YP - YA)2)0.5aAP=TAN-1(YP - YA)/(XP - XA)操作步骤:第一:

10、在A点设站,仪器整平对中;第二:照准B点,配置水平角到aAB;第三:旋转仪器到aAP,测距SAP得P点。此方法适用于用经纬仪带测距仪施测。(2)、直角坐标法 利用中线点与导线点之间的直角坐标关系放样中线点。操作步骤:第一:在A点设站,仪器整平对中,输入A点坐标;第二:照准B点,输入B点坐标,并确认完成设站;第三:在放样界面上输入待放点的点号和直角坐标;第四:将仪器旋转到水平角为0的方向,指挥棱镜手移动棱镜,对准后测量距离,再指挥棱镜手移动棱镜到准确的位置,可能要反复移动棱镜才能放准一个点。此方法适用于用全站仪施测。为提高放样精度,避免发生错误,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a、放样前应对导线点进行检

11、查,一方面检查导线点的位置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检查导线点坐标资料是否正确。将实测的导线点间距离和角度与计算值比较;b、仪器对中整平要细致、认真,整平误差以长水准管水泡偏离不超过1格为限差;c、后视点和放样点立棱镜要平、稳、正,尽量使用三角架立棱镜;d、距离测量应加气象等改正,计算值应加高斯投影改正,要保证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在正负5毫米以内;e、每一测站结束时,应检查后视方向归零差,归零差不得超过正负12秒;f、每一测站开始,应对上一测站所放的点进行检查,误差应满足横向偏差不大于正负3厘米的要求。4.2.2 高程测量与放样高程测量和放样是设计标高控制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通过高程测量,我们可以知道当

12、前施工点的标高,与设计标高还相差多少;通过高程放样,则严密控制了施工点的施工标高。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测量和放样交替使用。也就是说,高程测量指导施工过程,高程放样控制施工目标。 高程测量放样的依据就是沿线布设的水准点,这些水准点在使用前要复核。为便于施工和控制精度,往往需要增加一些水准点,比如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随着路基的不断填筑与开挖,还需要调整水准点的位置,比如当路基接近或达到设计高度,桥涵构筑物的墩台基本落成时,可在这些桥涵构筑物的墩台上设立水准点,更有利于路基(其是路面和构筑物)的施工放样。这些增设的水准点必须采用附合或闭合水准(或三角高程)路测量,

13、精度要符合要求。(1)、测点高程测量测量的方法为:如下图所示,水准仪安置在测站Z1,并将观测结果分别记入表-1的“后视”、“前视”栏内。然后观测前后中间和各点高程(比如各中桩点的高程)。观测时,将后视水准点BM1上的准尺依次立于0K+000、+020、+040.+100等各中桩点上,将每一中桩点上的尺读数记入表1的“中视点”一栏中。将水准仪搬至测站Z2再观测各中桩点。观测时,后视点ZD1上的水准尺依次立于+120、+140、+180等各中桩点上,按上述方法继续向前测量,直至闭合于水准点BM2。由于水准测量是从一个水准点测至另一个水准点进行附(闭)合,故只做单程观测即可。在观测转点时,按基平测量

14、的要求,读数应读至mm;观测某一点高程时,精度要求可低一些,读数可读至cm。+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 Z1BM1 ZD10K+000 ZD2 Z2测点(中平)高程测量计算格式 表 -1测点水准尺读数高差仪器高高程备注后视测点或中视前视+-BM12.19114.50512.3140K+0001.620.57112.88+0201.900.29112.60+0400.621.57113.88+0602.020.17112.48+0800.911.28113.600K+1000.501.69114.00ZD13.1621.0061.18516.66113.499+1200.522.64216.14+1400.832.332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