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高二政治第一阶段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3096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乐山高二政治第一阶段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乐山高二政治第一阶段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乐山高二政治第一阶段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乐山高二政治第一阶段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乐山高二政治第一阶段考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阶段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就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能力大

2、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可见文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的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3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十二五”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电视台、各网站纷纷举行了英模人物纪念活动,形成了讴歌英雄模范、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电视和网络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 B

3、 C D2011年7月,在“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三周年之际,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读点经典编委会编辑、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诸子百家箴言精选面市。回答46题。4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1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A B C D5 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4、。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6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孟母三迁 耳濡目染 东施效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B C D7 2012年中秋国庆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品,走进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文化决定人生A B C D8 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写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了大象的恋爱,意大利

5、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活动9 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10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文化部2010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

6、规划。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基于A先进文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C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D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2012年6月11日是中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目前我国已有30多处文化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1112题。11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D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12如果请你给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文化保证人的成才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

7、本矛盾推动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A B C D132011年5月6日,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节正式开幕。文化节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播和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内涵,助力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起了积极作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 B C D14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乒乓赛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作用,把奥乒赛事和奥乒精神、奥乒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国人和世人的好评。这说明A旧的传媒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B文化传播要注重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C

8、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出现为标志的 D大众传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52011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究、交流、合作。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正确认识是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6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

9、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17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18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好评。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19阿拉

10、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A B C D20近年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交流上深入发展,互动频繁,两岸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这种积极响应折射的文化认同主要说明A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中才能发展B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C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是两岸同胞共同

11、的责任D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 利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解。(10分) 2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里,不仅充分肯定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理论,也提出了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拓展新天地、打开新局面。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0分)23.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

12、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于2012年2月15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1)请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0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