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3053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一、认识1、认识的根本任务(1)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答:(注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或低级层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或高级层次。)(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注意:这与根本目的是不同的。)(3)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答:(注意: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性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们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或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它会使我们的实践更加盲目。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尤其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一般说来,正确的认识比错误的认识更能指导实践。)(4)为什么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答:一个事物的现象、一个规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变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此片断,因而这种认识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程度就低了;而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性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5)为什么说“理解要比感觉深刻得多”?答:因为现象是本质和规律的外在表现,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抓住诸多现象的根据,反过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所以,感觉

3、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比感觉要深刻得多。(注意:上述两题答案有一致性,前者侧重于更正确更可靠,后者侧重于更深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如用来分析腐败现象时,不要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这显然把本质搞错了。又如在分析雷锋精神时,要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否则如果把雷锋精神的实质看成雷锋的某些先进事迹,就不会学好雷锋,还可能认为其已过时了。)(6)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答:(注意: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运用科学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关

4、键;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也就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现象和创造性思维”等。)2、认识的发展(7)认识的两次飞跃是什么?答:(注意:第一次飞跃是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第二次飞跃是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8)认识是如何发展的?答: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认识才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即发展),这是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注意:要与量变质变、普遍性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9)如何理解认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答:三者都是认识发展的表现,无论是哪个表现,都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

5、多次反复才能实现;深化是从深度上讲的。因为复杂事物包含若干个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受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的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所以认识总是一步一步深入下去;扩展是从广度上讲的。由于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整个世界或广度上也是无限的,所以,认识应不断扩展,去认识新的类型、新的领域的事物;推移是从进程上讲的。由于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在做题时,一般无须把它们区分开来,尤其是主观题。但做选择题时,有可能要区分。一般来说,深化往往是对同一领域的认识,而扩展往往是对不同领域的认识,而推移往往是因为客观事物的

6、发展引起人的认识的发展。准确理解它们的差异,就能把它们区分出来。3、科学的思维方法(10)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哪些?答:(注意:概念、判断、推移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不是思维方法,但要获得概念、判断和进行推理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方法。)(11)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答:运用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因为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过程,所以,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12)什么是分析?为什么要分析?怎样分析?答

7、:(注意:分析时不能“只分不联”。)(13)什么是综合?为什么要综合?怎样综合?答:(注意:系统综合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其实是树立全局观念,统筹研究。)(14)如何把分析和综合统一起来?答:(注意: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但无论怎样,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证法,把矛盾分析法作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15)什么是合理的科学的想象?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答:(注意: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则人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思维过程中,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在做题时,无须把两者区分开来,但还是要注意教材两者

8、的典型例子,如仿生学、伽利略的思想实验等就是合理想象的表现,如“一国两制”的提出、司马光砸缸等是逆向思维的表现,所以就是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也可作创新意识。)(16)知识经济朝代,创造能力包括什么?答:(17)什么是知识创新?为何要进行知识创新?答:(18)如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答:(注意:用此内容在回答问题时可结合自己实际来分析。)二、实践1、实践的内涵(19)什么是实践?答:(注意:实践是人特有的;实践是指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是指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主观世界。)(20)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注意:由于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所以实践是客观的;人的实践不同于

9、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造房子时“先有设计图,然后再施工”就说明这一点;这两个特征是统一的,说到底,实践是有意识指导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沟通了客观和主观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就是指实践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践的历史性就是指实践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实践的作用(21)实践有哪些基本形式?对社会发展分别有哪些作用?答:(注意: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哲学理论依据之一,就是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实践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同时发生的,

10、而科学实验产生得晚,是从前两者上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是直接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决定着其它如政治、文化等关系,它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在理解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作用时,“阶级斗争”这一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为前提的,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变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我国根本经济、

11、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大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科学理论,二是获得应用型成果。)(22)实践决定认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唯一或根本动力,唯一或最终目的,唯一检验标准;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要区分来源和动力,涉及“来源”问题往往是指认识从无到有,涉及“动力”问题往往是指认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区分认识的目的与认识的根本任务;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2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2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答;因为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所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由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可见实践是客观与主观之间的桥梁;所以,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三、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6)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答: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注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做主观题时经常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