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龙井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理.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3012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龙井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龙井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龙井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龙井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龙井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井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

2、于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是普遍发展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正确到正确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

3、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8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9“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0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1人们在生活巾,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

4、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2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3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

5、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4“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6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 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

6、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8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大干快上”、 “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 直线式发展圆圈式循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A B C D19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普遍存在的、无条件的 B普遍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有条

7、件的、个别的 D主观的、有条件的20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带动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这体现了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21.恩格斯说“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结构的有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份的关系22“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从哲学上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8、 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D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之和23掌握系统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A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4“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一说法主要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要善于统筹兼顾,把握主流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25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

9、矛盾没有共同之处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6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272007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政府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B办事情找重点、抓关键 C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D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28“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

10、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肩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9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哲学道理有 A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D任何矛盾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30一只鹤和一只鸭子在一起,鹤腿长,鸭腿短,大家都觉得很自然。但是,如果人为地把鸭子的脚接长,把鹤的脚截短,就使它们都失去了本性,它们也就都没有生命力了。这段话告诉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物

11、的本质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物质性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12分)32、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联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

12、升国家形象。这表情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点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14分)33、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些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4分)3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

13、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当地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修筑公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其次,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充分研究市场,深层加工,组织销售,培训科技人员等,都是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34、(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即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