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热点推进新型城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2990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热点推进新型城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热点推进新型城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热点推进新型城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热点推进新型城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热点推进新型城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热点专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无答案)【背景材料】农业现代化1.2013年5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来源:新华网)2.2013年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首次明确了各类城市具体城镇化路径。报告称,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

2、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随后,国务院出台了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城镇化措施,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来源:新华网)3.7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5年内全国棚户区改造目标:改造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等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明确分年度、分类别改造任务,并落实到市县。(来源:和讯网)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来源:新华网)5.2013年12月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性的研究城镇化的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

3、化规划,本次会议上,新型城镇化有两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人的城镇化和城市群。会议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提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主要涉及了以人为本论、城镇化过程论和政府作用论。(来源:瞭望东方周刊)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修改完毕并上报,预计将于近期发布,其中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战略重点和配套制度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将着力推进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已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二是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常住人口市民化问题。(来源:中国证

4、券报)7.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于2013年年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城镇化要带动新农村建设,而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搞所谓“去农村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来源:瞭望东方周刊)【考点链接】一、经济生活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系。如图: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增加就业岗位有效需求增加更多农民进城落户农业生产与收入提高 经济发展土地流转劳动力需求增加第三产业部门增长服务社会化2.

5、财政具有巨大的作用。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农民落户城镇需要财政给予相关的配套设施。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必须顺应自然,善待生态环境。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二、政治生活1.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城镇化过程存在的一个明显的现实矛盾,城市区域吸纳人口的同时,以财政

6、为后盾的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对新入居民的有效供给滞后。2.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的实质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共享城镇文明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进入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享受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公民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自己的权利。新型城镇化是公民权利驱动的城镇化。三、文化生活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新型城镇化注重城市文脉的保留。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新型化。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4.思想道德修养和科

7、学文化修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公民素质的提升。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型城镇化需要科技创新来驱动。四、生活与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我国各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自然禀赋等条件差异很大,中国必须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科学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成功的城市规划,能让城市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前行。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8、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研究。传统的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资金等瓶颈,推动人们去思考城镇化发展的新路。4.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5.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要求科学规划城市圈内各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6.用

9、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新型城 镇化是“质量明显提高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等一系列由乡到城重要转变过程。7.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8.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食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我国城镇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现处于城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结合本国、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9.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10、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够需要改革去破解。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命题角度】1.经济生活角度(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的道理。(2)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

11、实现农民工市民化。(3)运用“公司经营”和“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有关知识,说明房地产行业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赢得发展空间。(4)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新型城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5)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2.政治生活角度(1)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失地农民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什么急需转变政府职能。(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推进新型城镇化由权力驱动向权利主导的原因。(4)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有关知识,说明

12、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3.文化生活角度(1)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城市文脉的中断。(2)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文化血液的理由。(3)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的城市发展如何才能建设特色城市?4生活与哲学的角度(1)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阐述新型城镇化是城市文化特色升华的推演过程的原因。(2)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和“路”。(3)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现的哲学依据。(4)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关知识,说明如

13、何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难题。(5)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我国西部成都的城镇率在68%左右,特点是城乡统筹;中部的驻马店作为农区如何推进城镇化的代表;东部东莞的城镇率达到87%,是产业升级的典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城镇化有利于A.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B.农业现代化的发展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农民工落户问题;另一方面是“退”, 农民工进城后在农村的财产处置问题。为此,政府应A.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制度创新B.

14、调节财政收入结构,增加财政支出的力度C.主导城镇化的进程,增加农民土地收益D.发挥市场决定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城镇化过程对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提出了挑战,以下举措有助于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是A.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环境友好城市 B.扩大建设用地,发展地铁轨道交通C.增加资本投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D.加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一产业4.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要对已有的“城市偏向政策”进行纠偏,比如,最近北京等大城市管理部门在讨论改变过高的市民交通出行补贴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制约、驱动和导向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5、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A. B. C. D.5.有人认为,总体来看城镇化是政府发展经济的手段,而非农民为获得更高收入而向城市的主动转移,因此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非结果。这种观点片面认识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事物发展原因与结果有自己的看法割裂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矛盾的普遍性等同于矛盾的特殊性A. B. C. D.6.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解决各种问题,其哲学依据在于系统具有要素单独不具有的功能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A. B. C. D.7.目前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主要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对GDP崇拜和财政收入渴求是动因。因此,政府必须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