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2724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4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垟头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垟头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垟头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评估小组负责人:日期:目 录1 风险评估概述11.1编制依据11.2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1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33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33.1风险评估程序33.2风险评估方法34 总体风险评估54.1总体风险评估内容54.2总体风险评估结论75 专项风险评估85.1垟头山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及危险源普查和辨识85.2 LEC法风险估测115.3一般风险

2、源的控制措施156重大风险评估176.1重大风险辨识176.2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176.3事故可能性的等级分成四级176.4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分成四级187对策措施及建议237.1风险对策措施237.2隧道易坍塌区段对策措施257.3隧道涌水突泥区段对策措施267.4洞口危石地段对策措施267.5其它措施268 风险评估结论26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 制 说 明根据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项目特点,结合各隧道实际地质、地形、地貌及相关设计文件资料以及施工工序、工艺等相关标准规范,确定以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评估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

3、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项目各个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普查、辨识、估测,全面筛查出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在评估过程中根据对本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认识对隧道施工中典型重大风险坍塌、瓦斯爆炸、涌水突泥进行了专项评估,并对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源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以指导及规范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工作,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本风险评估报告共分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概述,总体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论等。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 风险评估概述1.1编制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通运输部 2011年5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4、 B01-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GB50086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文件。项目各阶段(工可、初设、详设等)审查意见。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1.2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本项目主线起点位于文成境内包渡隧道温州侧,起点桩号为K49+500,左幅利用包渡隧道410m及樟岭隧道425m,右幅新建隧道,出洞后与沿现状56省

5、道布线,设交叉口与现状56省道分离后,下穿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互通出口匝道,路线向西设泗溪桥跨泗溪。设垟头山隧道穿垟头山,并利用文成县环城南路走廊,经过樟山功能区前,穿过百丈岩隧道,在路线左侧设管养中心,跨龙溪后,利用龙川农聚房北侧规划道路向西,终点为文成龙川,与建成通车的56省道花园至西坑段相接,终点桩号 K58+225,路线全长 8.725km。连接线起点位于泗溪桥桥头并与县城伯温路交叉,路线沿规划环城西路及西山路布线,于K2+163处主线交叉(对应主线桩号为K55+501)后路线向南沿山坡展线,上跨龙丽温高速后,利用规划路向南,跨凤溪后,终点与老双珊公路交叉,路线全长 4.429Km。远期

6、通过规划道路,穿周山洋隧道后经渡坑、吴山岭脚后下穿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支线与青文泰公路衔接。垟头山隧道左洞起点桩号K52+150,终点桩号K54+065,长1915米,右洞起点桩号K52+155,终点桩号K54+065位于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城南路附近。地形地貌垟头山隧道穿越丘陵地貌,地貌类型为侵蚀剥蚀丘陵区,山脊总体走向近南北,山峰最高海拔约253m,线路轴线海拔高程6485m,山坡坡度一般2555,坡表植被发育。地表水不发育,主要表现为降水时形成的片流。水文地质地下水根据含水组地层岩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水动力性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根据松散岩类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析,勘

7、查区内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四系残坡积(Q4al+pl)、坡洪积层(Qel+dl)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丘陵山体表部及局部坡麓地带,含水层岩性为含碎石粘性土,一般结构较为密实,厚度大小不均,含水层透水性一般,富水性一般,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补给,季节性与时段性明显,雨季迅速向低洼处排泄或补给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贮存在基岩节理裂隙和侵入体接触面附近内,水量较贫乏,水质良好。地下水的的补给、径流、排泄隧址区地下水主要考大气降水补给,储存于浅部第四系松散层、基岩裂隙中,地下水由水位较高的地表水及第四系松散层通过风化裂隙渗入,通过山间沟谷及坡脚处

8、向溪流排泄。垟头山隧道日均涌水量计算结果取Q=568m。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本项目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和职称任职姓名公司职务技术资格签名组长姜天鹤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副组长李道华集团公司安全顾问高级工程师组员沈炜公路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梁新福公路工程公司安全部长工程师严宝时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唯儿鹏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赵新项目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金野草项目安全负责人工程师3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3.1风险评估程序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结合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改建工程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我部施工段隧道风险评

9、估程序为: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3.2风险评估方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方法。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风险源辨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分析主要事故类型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 专家咨询风险分析分析事故的致险因子确定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动态评估 风险估测一般风险源检查表法LEC法重大风险源风险矩阵法 指标体系法隧道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措施建议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4 总体

10、风险评估4.1总体风险评估内容总体风险评估范围本次仅对垟头山隧道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总体风险评估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地质G=(a+b+c)围岩情况a1.、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3-4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2.、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23.、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上、40%以下14.、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0瓦斯含量b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

11、地层1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浮水含量c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面A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3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断面)2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断面)1隧道全长L1.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33.中(大于500m,小于1000m)24.短(小于500m)1洞口型式S1.竖井32.斜井23.水平洞1洞口特征C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注: 指标懂得取值针对单洞; 表中“以上含本数

12、”, “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其中,G 指隧道、竖井、斜井路线周围的地质所赋分值;A 指标准的开挖断面所赋分值;L 指隧道入口到出口的长度所赋分值;S 指成为通道的隧道出入口的形式所赋分值;C 指隧道洞口地形条件所赋分值。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去整数。根据垟头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如下:垟头山隧道围岩分级分段分划一览表里程桩号长度围岩分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性K52+155K52+185ZK52+150ZK52+1703020该段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陡坡地貌,不利于地表水汇

13、集,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该段隧道穿越强中风化岩体,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呈碎裂状结构,施工时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支护,及时衬砌,加强防排水措施。K52+185K52+215ZK52+170ZK52+2153045隧道洞身穿越中风化晶屑凝灰岩,岩体较完整,岩质坚硬;该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控制,总体含水量较小,节理裂隙上可能有点滴状渗水,施工时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支护,及时衬砌,加强防排水措施。K52+215K52+540ZK52+215ZK52+540325325本段隧道岩体较完整,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结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控制,总体含水量较小,节理裂隙上可能有点滴状渗水。K52+540K52+630ZK52+540ZK52+6309090该段隧道围岩以碎裂结构镶嵌碎裂结构为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表为斜坡地貌,不利于降水汇集,总体含水量较小,但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开挖可能有淋雨状出水,施工时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支护,及时衬砌,加强防排水措施。K52+630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