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高一政治期末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2501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101中学高一政治期末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101中学高一政治期末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101中学高一政治期末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101中学高一政治期末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101中学高一政治期末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101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考试范围:政治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0 小题,每小题1分,共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人类历史上其他类型的国家的区别是,人民民主专政 A不具有阶级性 B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C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D不是从来就有的2.下列对“民主”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民主要遵循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B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D实行民主制的国家不存在专政32008年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

2、议选举34岁的四川籍农民工胡小燕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我国首个从农民工队伍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当选全国和地方人大代表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是公民参与的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进步的具体表现 A B C 4从1953年首次普选到今天,我国的选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社会经济制度 领导者的意志 选民的文化水平 物质生活条件A B C D5. 某社区居委会选区的33名选民,致函该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该区一名人大代表的资格。代表被选民罢免,在中国政坛吹起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这表明我

3、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A B C D6下列属于差额选举的是 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公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到选举的积极性 如不加有效规范,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举等情况发生 A B C D7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的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的是 A监督听证会 B信访举报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 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8.近年来,我国“民告官”的事件屡见报端。民可以告官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4、 公民具有监督权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A. B C D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网站开通后不久,不少青年学子就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于国家科技规划的意见。几名大学生提交的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建议被送到了总理的办公桌上。这种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属于 A社会听证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据此回答1011题。10这里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委员会制度信访制度村民委员会制度ABCD 11.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它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5、它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它主要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它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A B C D12.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A B C D13. 某省制定的艾滋病防治和管理办法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得受任何歧视,依法享有公民应有的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不得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的权利。不能将病人的姓名、地址及有关情况公布和传

6、播。”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艾滋病病人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艾滋病病人合法权利受到保护 艾滋病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不统一 艾滋病病人并没有特殊权利A. B. C . D.1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A B C D15.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这就要求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 有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

7、力是人民赋予的,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A B C D16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把过去“群众围着政府转”,转变为“政府围着群众转”,坚决克服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的不良现象。这种做法主要体现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依法治国 C对人民负责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A B C D 18温家宝指出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 A表明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B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C表明廉洁从政是对各级政府和工作

8、人员的严格要求 D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终目标19.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 这一举措体现了A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C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 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0.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指的是A宪法 B宪法和法律 C人民的意志 D党的政策2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政府 B检察院 C.法院 D人民代表大会22. M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

9、集中制原则 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ABCD23在某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时,就某些问题质询该省财政厅厅长,要求作出答复。这说明人大代表在行使 A质询权 B提案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24.“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必须把联系选民、反映民意、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这是因为 A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C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5.我国国家机

10、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A.民主集中制 B.依法治国 C.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对人民负责 26.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俄新社评论说:“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 B C D27.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方法有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暴力执政

11、依法执政A. B. C. D. 28.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由_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C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 D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9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A B C D30.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活动的基本方针是 A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B我国现行的宪

12、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D四项基本原则31.我国只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因为西方多党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绝不能照搬它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不能由其他政党轮流执政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A. B. C. D.32. 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张、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这说明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A B. C. D. 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