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1642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http:/www.DearEDU.com威远县龙会中学 曾小斌 当今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表现为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激励思考。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已不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跃的问题情境和指导灵活的学习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学习兴趣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

2、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教学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运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讲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时,我引用了一则广告语:“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学生立即被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及时提问:同学们思考此广告语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

3、?学生很快抓住“进”与“出”、“蓬头垢面”与“容光焕发”的对立统一,而且由此赞扬了理发师的劳动。因为正是他们的劳动,才使“蓬头垢面”转化为“容光焕发”。通过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又如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一框讲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时,我逐一展示了漫画跟不上趟的三幅画面,然后分别设问:“老汉为什么要办养鸡场?”、“为什么会出现杀鸡毁蛋的结果?”、“这位老汉为什么老是跟不上趟?”。进一步问:“这反映了市场调节有何特点和危害?”。当画面一展出,学生就为画面上的急剧变化所吸引。因此,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就情绪

4、高昂地开始了讨论,并争相发言,加上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很自然地悟出了市场调节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及其危害,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恰当地运用直观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使学生直观地感悟了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了重要保证。二、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问、敢思的环境,培养学生的

5、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例如我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我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了陈水扁 “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我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

6、后我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这位同学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他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探索精神的起点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

7、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关税的意义时,设置的情境是:“根据自由贸易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5%。自1992年以来,我国己先后五七次大范围地降低关税税率。与1992年相比,我国的平均税率已从43.2%降为11.2%。试问:1、征收关税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我国为何要连续下调关税?2、下调关税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问题

8、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答案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指导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难度大,效率低,一部分学生政治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而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知识经常更新,不会学习将意味着他们是新世纪的文盲,因此教

9、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传授一些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根据学案指导学法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学案导学法”,学生根据学案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二)、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法1、利用不同字体理解教材内容高中思想政治的各册教材的重要概念和原理、结论性的论断都用

10、黑体字来予以提示、阐释概念、详细论证观点、分析典型事例等教材的主干部分都用宋体字来表达;“辅助文”等都用楷体字或小号字来标示。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字体提示来有重有轻、有精有粗地学习教材。2、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栏目帮助学习教材中的“学习中的附加问题”主要有“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等小栏目。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练习”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并且大多数是提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

11、化学习。(三)、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法教师的每一次教实际上都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如“比较法”。在经济常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特征,我让学生从计划经济的弊端来思考;在“劳动合同制度”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分析“固定工制度”的缺点,比较得出“劳动合同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常识中“依法治国”的教学时,我通过“人治”与“法治”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意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后,必然会善于学习,乐于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之,“学会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二二二年四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