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陕西省高考语文考前最后冲刺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811619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4陕西省高考语文考前最后冲刺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2014陕西省高考语文考前最后冲刺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2014陕西省高考语文考前最后冲刺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4陕西省高考语文考前最后冲刺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 最新 2014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考语文 考前最后冲刺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 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 题 三教共养和合心态 来源 学科网 ZXXK 对于和合文化 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 有人从中读出 一种社会理想 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却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 来 和合 一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 只有在 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 才能谈得上 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 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 有可能发生冲突 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

2、突 即便发生冲突 也 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 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 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 性的统一 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 这种意义上的 和 有别于 同 故而孔子 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 协调起来 进入 和 的心 态 绝非易事 仅靠一种学说 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 统文化资源中 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 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 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 可以概括成三个字 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 立功 立言 主

3、张干事 主 张积极有为 儒家好比是粮食店 是精神的加油站 人没有饭吃 活不成 没有精神食 粮 同样也活不成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 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 叫做 无为 用一 个字来说 叫做 弛 道家好比是药店 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 光吃粮食是不 行的 还需要吃药 上药店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 实际上相反相成 古人非常 明白这个道理 主张把两方面统一起来 践行 文武之道 礼记 杂记下 写道 张 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 佛教的精神趣 旨是 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 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破红 尘 去除我执和法执 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

4、乐世界 佛教是一个精品店 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 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 想得开 放得下 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 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 决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 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 一生 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 至于人死后怎样 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 之所 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 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 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 惟其如此 才构成互 补关系 倘若悟不透死 焉能悟透生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 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 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 可以说 借助三教合力是培育和合心态的不

5、二法门 1 关于 和合 文化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A 对于和合文化 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作者认为 和合 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 态 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 如果发生了冲突后能成功化解冲突 就实现了多样性统一 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 C 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就是因为 和 有别于 同 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 求统一起来 进入 和 的状态 并不是简单的同化 D 中国固有的学问 向来只是研究 生 而佛学的 人死哲学 对其做了必要补 充 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 要把它们统一起来 协调起来 进

6、入 和 的状态 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 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 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 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两两之间互补 共同成就和合心态 D 儒道两家的精神虽然有很大不同 但也有相同之处 譬如它们都把精神追求的 目标主要定位在现实世界 3 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 才需要儒释 道三家的互补 B 人生的方方面面的精神困惑 无论 张 还是 弛 抑或 空 都可以在中国 哲学中得到解决 C 作者引用 礼记 杂记下 中关

7、于 一张一弛 的一段文字是为了论证道家的 精神旨趣是 弛 的观点 来源 Z xx k Com D 作者认为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 讲 张弛 之道 破 生死 玄关 是 达成心态和合的唯一途径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4 7 题 傅岐 字景平 仕梁 起家南康王左常侍 后兼尚书金部郎 母忧去职 居丧尽 礼 服阕后疾废久之 复除始新令 人有因相殴而死 死家诉郡 郡录其仇人 考掠备 至 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 岐即令脱械 以和言问之 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 会 冬节至 岐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 古者有此 今不可行 岐曰 其若负信 县 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 遽以状闻 岐后去县 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 号 哭闻数十里 至都 除廷尉正 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累迁安西中记室 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 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 其使岁中再至 常遣岐接对焉 太清元年 累迁太仆 司农卿 舍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余年 参与机事 亚于朱异 此年冬 贞阳侯萧明伐彭城 兵败 囚于魏 三年 明遣使还 述魏欲通和好 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