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811339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3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教学过程鲁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一、课前学生准备工作你去过那些旅游地,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在旅游的时候,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觉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开发?二、准备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及解决的方法问题解决方法三、学生互助学习,教师注意引导、评价并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点拨1旅游业旅游定义、特点、作用(结合本地的实例让学生分析)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结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景区,让学生分析发展起来的条件)(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 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

2、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 值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其游览价值也会下降。(2)市场距离概念 市场距离即旅游资源分布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用图表示如下)结论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游览价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条件 旅游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

3、多的生活消费活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人数就很少。例如:(教材76页)天柱山风光(4)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提高地区接待能力的途径有:加强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 旅游活动配套设施的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概念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可以从容人量去度

4、量。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旅游活动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说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事例分析 庐山与黄山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比较庐山:环境承载量较大。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建有小镇,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乘汽车可直达镇上。黄山:环境承载量较小。黄山山上无较为宽广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

5、上挑下来。游客多时,食、宿不便。问题:地区接待能力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3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四、活动记录 本节安排的活动你参加了吗?在探究本地有哪些旅游资源,这些景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现在发展的怎样,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来改进?请你出谋划策五、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人们旅游欲望的增强 B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C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改善 D交通条件的改善 2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 A旅游业在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C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

6、的文化交流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3现代旅游业说法正确的是( )知识密集型产业 动密集型产业 展旅游业,资金需要量少,劳动力需要量大 展旅游业,资金需要量大,劳动力需要量少A B C D4按照旅游环境的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黄山、庐山、华山 B华山、黄山、庐山C庐山、华山、黄山 D庐山、黄山、华山5大量旅游者涌入旅游区,给当地造成的影响最小的是( )A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 B造成环境污染C影响当地的治安状况 D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6到西藏旅游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到云南的旅游人数,是因为西藏( )游览价值不高 经济距离过长 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交通不便A B C

7、D二、读下面“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反映出旅游主体的 _ 化。现代旅游活动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旅游空间的 _ 化;旅游方式和内容的 _ 性; 旅游目的的 _ 性。其中_(填数字)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图中的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 _ 的特点,说明发展进口旅游能增加国家的 _ 储备,从而促进 _ 发展。 (3)发展国内旅游业的作用有: A 回笼货币 B 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 C 抑制物价 D 促进生产的发展三、读下面“旅游市场需求与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四幅图中,横线表示_;曲线表示_。 (2)一个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应与旅

8、游市场需求相适应。A图和B图带来的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 (3)C图、D图中的虚线分别表示增加旅游项目及采取季节差价后的实际情况,问这样 作的好处分别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D 2。D(提示: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不是经济职能) 3。B 4D 5C 6B二、(1)大众化 扩大化 多样 娱乐 (2)逐年增长 外汇 国民经济 (3)ABCD三、(1)地区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市场需求 (2)A图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旅游接待规模大于旅游市场需求,投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旅游设施等的浪费 B图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旅游接待规模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对景区社会秩序、生态环境、背景环境等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增加旅游项目后:可吸引更多的游人,开拓旅游市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利用率。采取季节差价后:淡季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旺季适当提高价格,以减少游客数量,避免游客过多而地区接待能力不足带来一系列问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