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810075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07 大小:10.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607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607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607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607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6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6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word版教参(全部)(6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必须贯彻的4种读文意识快速读文平时的阅读是为了汲取知识,怡情养性,所以需要把文章读完读懂;而应试时的阅读是为了准确快速地解题得分,所以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点才是最重要的。平时的阅读,时间不是问题,可以悠着来;而高考时间有限,没法慢慢看。因此两者对阅读习惯和阅读顺序的要求不可能相同,按常规去应试,必然吃力不讨好。考生在应试时的阅读应该有以下4种意识:一、逆向阅读意识从试题到文本选文的篇幅一般都超过1 000字,涉及的内容往往超出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先读文章,读了也记不住,读了也不懂,做题的时候还得回过头来再读,很耽误时间。所以不能再按常规去阅读,而先从题目入手,边读边分析,然后带着题目去阅读文

2、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这就是逆向阅读的好处。所以考生必须适应应试阅读的特殊情况,具有逆向阅读意识,养成“从试题到文本”的逆向阅读习惯。二、筛选勾画意识勾画关键词、关键句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也要根据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具有“筛选勾画意识”。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边阅读边筛选勾画关键词句。1关键词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时间词以及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主要、基本)、程度词(可能、也许)等。2关键句(1)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3)从结构上来

3、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既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三、语言转换意识从一般到特殊,化抽象为具体转换意识主要解决读懂、读得下去的问题。一般论述类文章写作时是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用术语概括纷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读起来就很吃力。在阅读时换一种办法进行“转换”,也就是从一般性到特殊性,把抽象的理论化成具体可感的对象,读起来文本就没有那么“玄深”了。如:把下面文本中的“通俗历史热”换成“百家讲坛”,全文就很好理解了。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

4、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

5、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这样

6、的转换从科学知识角度看是不科学的,但从阅读角度看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办法。语言的转换意识还包括有的文本关键词句不明显时,需要我们迅速压缩概括每段内容,把其转换成自己理解的语句。四、文脉整合意识理清思路,把握大意文本读完后,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必须明确的6大命题手段和10大设误方式精准答题考生因不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及不能准确锁定选项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因此下面我们就从设置选项所运用的6大手段及错误选项的10大干扰类型来复习,以便考生在答案的

7、“准确”上有所突破。一、6大命题手段删减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可能使语义发生改变,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使原文内容发生改变。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使原文意思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错误选项。遗漏看似保留了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使信息随意组合,形成错误选项。二、10大设误方式偷换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这8种在一轮复习中已进行了详细讲解,此处

8、不再赘述。无中生有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等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等。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混淆时态命题者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混淆是非选项将文中应肯定的而否定了,或应否定的而肯定了。指代有误选项句对文中的“指代内容”在类别、程度或范围上有误。倒置(推)失当这2种是近年来高考命题采用的新的设误方式,综合性强,迷惑性大,失分率高,为此在二轮复习中,有必要对这

9、2种设误方式重点突破。误划类别设误方式揭秘玄机辨别技巧倒置失当与倒推失当倒置失当:将原文中的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如:人是两足动物。正确。若改为:两足动物就是人。错误。倒推失当:一个道理,正推成立,反推未必成立。如果说“努力就一定成功”成立,则“成功一定来自努力”则未必成立。注意比较选项中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的位置。注意倒置或倒推后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要仔细辨别。注意比较是否有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的情况,看倒置后是否合逻辑。误划类别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成一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修饰语位置,因为这一位置在阅读时往往不

10、被注意。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类的怎样怎样”时,注意有无这种情况。必须突破的3个失分点全取满分一、“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选项易误判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些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而在表意上与原句大相径庭。这些“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是命题者通过“删”“添”“改”等方式变换了部分词语或变换了句间关系命制的,稍不注意就会使自己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对这样的选项,可先运用“逻辑推理法”初判,再运用“四比四看法”验证。(一)逻辑推理法(先初判)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就是包括“逻辑推理”在内的思维能力,所以可以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来解题,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

11、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如果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法”去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解题效率。甚至对有些选项可以通过一般的逻辑推理来确定正误,而不需要对原文做细致的比对。例1阅读徽派建筑的文化意蕴(选文略),完成后面的题目。(1)从原文看,下列对“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派建筑取材单纯为砖、木、石,保持材料的质地感;建筑色彩摒弃浓墨重彩,以黑白相间为整体色彩,呈现出对东方美学“道法自然”观点的追求。B徽派建筑讲究宅内陈设,如挂名人书画,挂制楹联,营造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表现出古徽州居民恬淡、宁静、幽清的生活情趣。C徽派

12、建筑在宅内设计中,以“长鸣”谐“长命”,以“钟声瓶镜”谐“终生平静”“岁岁平安”这一民俗文化反映了徽州居民某些消极的迷信思想。D徽派建筑无论是建筑用材还是宅内陈设,均显现出徽州文化传统中那种天人合一的景观美,表现了古徽州居民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逻辑推理:选C这篇文章的标题表明文章内容是关于建筑的“文化意蕴”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必然跟文化有关。考生如果有“标题意识”的话,应该对此有所领会。对这篇阅读的第1题的题干加以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底蕴”,然后在四个选项中找找哪个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显然,C项中关于谐音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徽州居民某些消极的迷信思想”的表述是错的,因为,“

13、迷信思想”不属于“文化底蕴”的范畴。(2)从原文看,下列对“越是古老的艺术,越能引起心理的饥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古老的艺术,才能引起人们的心理饥渴,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欲望。B建筑艺术的古老与否是衡量其价值大小的标准,徽派建筑的价值就在于古老。C徽派建筑因古老而人文意蕴丰厚,因人文意蕴丰厚而能“引起心理的饥渴”。D徽派建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意蕴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逻辑推理:选D对A项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推理进行质疑:难道现代艺术都不能“引起人们的心理饥渴”,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欲望”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此A项的条件关系不成立。C项的因果关系同样

14、不成立,而B项虽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可以从题干要求理解的语句的上下文,可知:徽派建筑的价值在于其文化底蕴即其“艺术性”而非古老。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运用逻辑推理法来解上面两题,不必去辛苦地比对原文,每题用时不会超过1分钟。考场上个别题目运用此法,省时高效、事半功倍。 请运用“逻辑推理法”来解答下面的题目。1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徽派建筑不仅给人审美上的愉悦,还能给人心灵的陶冶,使人率真超脱,因此,必将吸引众多的旅游者。B徽派建筑虽然风格独特,意蕴丰厚,但随着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生活价值也将日渐丧失,而仅作观赏之用。C徽派建筑“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掘并研

15、究它,有助于实现人类一直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整体和谐的理想。D徽派建筑堪称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旅游开发上极具价值,合理科学地开发,必将推动黄山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逻辑推理:选B如果A项的推断是不正确的,则C、D项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三者的句意差不多,这样就有三项不正确了,显然是与题干相悖的,所以不正确的只能是B项。另外,按日常生活逻辑来推理,徽派建筑既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可能“仅作观赏之用”。(二)四比四看法(再验证)如果运用“逻辑推理法”无法判定,那么可以运用“四比四看法”。“四比四看法”主要从“对象”“数量”“范围”“关系”四个角度进行比对察验。1比对对象看近指还是远指就是看原文与选项的对象(主语或宾语)是否有误,既要关注原文与选项的各句的主语或宾语,也要关注指代词。例2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选项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