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洹北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09712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安阳洹北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安阳洹北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安阳洹北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安阳洹北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安阳洹北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号 姓名 班级 考场 .密封线密封线内禁止答题密封线座号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1.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B.C.D.2. 蔡元培曾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A.B.C.D.3.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观点中体现“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飞矢不动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物是观念的集合A. B. C. D. 5.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

3、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6.2015年春节期间,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自己的儿女今年高考能考个好成绩。这种世界观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8.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人是机器,思想是人

4、脑的特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B.C.D.9. 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 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10.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D.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

6、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B.C.D.13.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那它就没有生命力;它使人们坚持实事求是,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讨论表明哲学在社会变革中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决定社会的前进方向革除社会弊端,解决具体矛盾 提供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发展A.B.C.D.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鲜明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 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能够直接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A.B.C.D.15.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与运动相互依存 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A.B.

8、C.D.16.“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溜走,留给我们无限的感慨。这说明时间运动是( )A. 绝对的B.相对的C.有条件的D.暂时的17.我国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和谐于自然,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协调和谐。其哲学依据是()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 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理论第一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和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A. B. C. D. 1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

9、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19.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 )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0.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

10、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1.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 这种观点否认了() 电脑也会产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A.B.C.D.22. 为解决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 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调整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人们积极发挥主

11、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城市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A.B.C.D.23. 生活中,女生往往对花草、服装、小动物特别留意,而男生则对建筑物、体育运动等更感兴趣。这主要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2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

12、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B.C.D.25.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B.C.D.座号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 答题卷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26. 2014年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旱情,为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旱情,大多数群众开始积极抗旱救灾。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旱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旱情不可避免, 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上述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15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