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认识论导学案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09259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认识论导学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认识论导学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认识论导学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认识论导学案新人教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认识论导学案新人教必修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认识论)班级:高二( ) 上课时间: 姓名 学号 【明确考点】(自主认知。约0.5分钟)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5.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知识体系】(自主认知。约0.5分钟)【基础知识记忆】 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注意: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以及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2、都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某一认识的产生和形成。(来源唯一、途径多种)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说明由某一认识到另一认识的变化和发展。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明用一定结果来验证某一认识。因为只有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说明某一认识的作用。考点三.真理及其特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期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考点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

5、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堂探究】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

6、,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一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谓的“日货”,已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结合上述材料,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提升训练】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2.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3.真理是标志客观符合主观的哲学的范畴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和唯一标准5.获得正确的认识是

7、实践的目的二、选择题1.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点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2.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B C D3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

8、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4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2014年7月3日,作家余华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苍白,语言

9、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时,改动的全是语言。”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一个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 BC D6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7.拉丁谚语: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真理走到极端就意味着()真理超出了自己的适用条

10、件和范围真理脱离了自己适用的特定过程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真理在实践中被检验是完全错误的A B C D8.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 B C D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1、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B C D三、简答题:.【法治中国探索篇】 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

12、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堂探究:实践具有历史性,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十世纪上半叶,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相对简单,“抵制日货”易于达到目的,而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关系相互交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抵制日货”的效果。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抵制日货”的认识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抵制日货”容易发生且易于达到目的,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1-9 ABBCCSACB10: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