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政治二轮复习二十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09249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政治二轮复习二十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政治二轮复习二十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政治二轮复习二十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政治二轮复习二十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政治二轮复习二十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专题:文化生活专题二十五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高考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二、课前自主探究:常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2.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3.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4.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1.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

2、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B. C. D.2.西域的晕染画法在唐代传入中原,影响了汉族的美术。壮族妇女编织的壮锦,土家族妇女编织的西兰卡普,以及在布依、苗、水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蜡染工艺,都与汉族的名绣相媲美并享誉中外。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更有特色 B.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C.我国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汉族文化是由我国少

3、数民族文化组成的3.2014年9月22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 B. C. D.常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

4、、借鉴,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2013年7月9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一年一度的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颠倒黑白,矛头直指中国,妄称中国的海上行动对日本的安全和地区稳定“构成威胁”。下列观点能充分说明“中国威胁论”错误的是: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优秀品质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动力 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的力量之源 A. B. C. D.2.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

5、”: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 B. C. D.常考点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1.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弘扬民族精神就是爱社会主义。:1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

6、,先自得也。”对此,从民族精神角度来看,不能体现的是: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A. B. C. D.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各选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 B. C. D.3.嫦娥三号及其月球车的网上征名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参与热情。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中国探月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因此,从收到名称方案统计,“玉兔”号64.99万余

7、张,得票第一,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命名月球车为“玉兔”号。这充分印证了: 网民饱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对中国航天的丰富情感文化在参与中传播,在传播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深厚民族精神 A. B. C. D.4.“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常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

8、化的影响。:1.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B. C. D.2.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

9、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体现了: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B. C. D.:如何多角度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三、课堂合作探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

10、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文化上看,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四、课堂限时练习:1.汉字不仅具有一切文字所共有的表情达意的共同作用,而且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独特内涵,比如从造字

11、上来说它可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多种形式,从书法上来说可以分为金、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D.地域文化丰富多彩2.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所以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

12、文化创新的要求A. B. C. D.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中国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这种精神自古就有,经久不衰这种精神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A.B. C. D.4.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创造中华文化

13、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 B. C. D.5.“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 B. C. D.6.2014年12月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的18名大学生和3名市民,在雪后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下,手拉手站在海里组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