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09141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大纲考试重点!!!.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活的特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发生了变化。 2.如何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3.新的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4.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5.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6.思想道德与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2、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9.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 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

3、面发展。10.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学好科学理论。 掌握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特征: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3.理想的类型:按性质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按时序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按主体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按内容分: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

4、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5. 信念的特征: 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信念具有多样性。 6.信念与理想的区别与联系: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7.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a.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b.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8.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9.确立马克思

5、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10.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1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3.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

6、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14.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a.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b.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c.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

7、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5.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爱国主义是否过时:不,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实现全盘西化。6.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

8、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7.做忠诚的爱国者a.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分裂图谋。 b.促进民族团结: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9.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10.实践改革创新a.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

9、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b.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c.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2.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

10、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4.人生价值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5.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6.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7.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b

1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8.人生价值的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9.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10.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

12、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1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1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a.正确认识竞争竞争具有的积极意义: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

13、具有的消极意义: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 b.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 c.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14.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

14、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5.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1. 道德的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2.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道德的主要功能a.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b.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是指道

15、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道德的社会作用a.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b.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