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07054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熊猫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观察实践,体验观察

2、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观察、体验 师:课件出示玩具小熊猫,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学生1:我看到的是熊猫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学生2:我看到的是熊猫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学生3:我看到的是熊猫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学生4:我看到的是熊猫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熊猫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熊猫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熊猫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

3、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熊猫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熊猫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观察、想象 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验证:然后拿起熊猫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

4、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 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练习: a.、课本: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课件习题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5、4、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熊猫放回盒子,然后观察手里拿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

6、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

7、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

8、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熊猫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熊猫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熊猫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

9、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熊猫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熊猫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

10、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物体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观察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奠定基础,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主要安排了3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例1中学生通过辨别区分两张教室前后的照片,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第二层次是例2中出示从前后左右,观察带位的玩具猴,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图片特点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三层次是

11、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想想做做通过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在与他人合作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景中,体会从不同的

12、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4、教学准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我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一下教室。并为学生准备小猴、图片、茶壶等教具辅助教学。 二、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4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前面和后面观察教室 联系课前学生的观察活动,课上通过提问: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分别能看到什么?让学生思考,回忆,交流,说说两个位置观察时的不同结果。 出示例题1中的两张图片,让学生根

13、据自己的观察和交流的认识,进行迁移,根据照片的不同之处,区分出哪一张是在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后面拍的。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以此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玩具小猴。 这一环节是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的理念。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学生观察。学生四人一组,先自由观察固定的玩具小猴,简单交流发现,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结果。接着请学生根据老师指导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让学生模拟拍照,记住自己的观察结果。多媒体展示出4张照片,请学生联系自己的拍照结果,找到相应的照片。 2.交流辨别。

14、学生活动后,分别组织在前后左右观察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寻找相应照片的依据,也就是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结果。其中要注意区分左右两人的不同之处。 3.交换位置在观察。小组内同学想象他们看到的结果,再交换位置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会出示书本例题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判断哪张照片是在哪个位置上拍摄的。 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比较,判断,和交流的机会,观察时,先自由观察,再按照一定方法,进一步猜想后验证观察,逐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

15、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我主要也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比一比,通过区分校门内外的两张照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层次,连一连,通过确定前后左三人观察一辆汽车的结果,巩固观察的方法。 第三层次认茶壶是节课的重点,我分为以下几步: 1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学生自行观察,画一画你看到的形状。 2找一找 组织作品展,找找你和同学作品中的相异点。 3连一连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课外延伸题: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从前、后、左、右观察家中一只茶杯,并把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物体 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说课,这只是我的一种预设,课堂千变万化,预设结果如何,只有结合学生和课堂实际,希望各位评委给我一个实践的机会,谢谢!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秋霞(初稿) 安徽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