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806728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7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师说》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师说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文中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树立尊师的美好风尚,培养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1字音辨识(1)阿谀()(2)句读()(3)经传() (4)郯子()(5)苌弘() (6)李蟠()(7)老聃() (8)贻之()答案(1)y(2)du(3)zhun(4)Tn(5)Chn(6)pn(7)dn(8)y2通假举要(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2)或师焉,或不焉:_答案(1)通“授”,传授(2)通“否”,表否定3词语解释(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2)是故无贵无贱:_(3)圣益圣:_(4)则耻师焉,惑矣:_(5)小学而大遗:_(6

2、)术业有专攻:_(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8)余嘉其能行古道:_(9)作师说以贻之:_答案(1)知道,懂得(2)无论,不分(3)更加,越发(4)糊涂(5)放弃(6)学习,研究(7)普遍(8)赞许(9)赠送4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3)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小学而大遗古义: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6)

3、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7)今之众人古义:_今义:大家;许多人。答案(1)求学的人。(2)用来的,的凭借。(3)从,跟随;而,并且。(4)在小的方面学习。(5)不一定。(6)先秦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7)一般人。5一词多义(1)师(2)惑(3)道(4)传答案(1)名词,老师/名词,有某种专长的人/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拜师/名词,老师(2)名词,疑惑,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3)名词,学问,道理/名词,风尚/名词,道德学问(4)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6词类活用(1)则群聚而笑之:_(2)

4、吾师道也:_(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4)吾从而师之:_(5)孔子师郯子:_(6)小学而大遗:_(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8)而耻学于师:_(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答案(1)名词作状语,成群(2)名词用作动词,学习(3)名词用作动词,低于(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7虚词辨析(1)其(2)之(3)乎(4)焉答案(1)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人称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语气副词,表感

5、叹(2)代词,指代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它们/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他(3)语气助词,表推测,吧/介词,表时间,在/介词,表比较,比(4)句末语气词/助词,不译/代词,代老师8句式特点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译文:_(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_(3)生乎吾前。译文:_(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_(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6)师不必贤于弟子。译文:_(7)学于余。译文:_答案(1)省略句,“爱”前省略主语“人们”,即“士大夫之族”。(人们)爱他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

6、2)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3)状语后置句,“生”的状语“乎吾前”后置。生在我前面的。(4)固定句式、状语后置句,“庸知乎”表反问,“生”的状语“于吾”后置。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5)判断句,“,也”表判断。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6)状语后置句,“贤”的状语“于弟子”后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7)状语后置句,“学”的状语“于余”后置。向我学习。宾语前置句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被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忌不自信”中的“自”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句一般不单独考查,而是在翻译句子中考查。宾语前

7、置通常分为三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 (鸿门宴)(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命是听。9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课外名句韩愈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散文,内容深刻,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