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05696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 第 1 次课 3 学时 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第一章 系统科学(SS)、系统(S)与系统工程(SE) 1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SS&SE)教学目的1 初步了解并清楚系统科学所解决的“系统性问题”;2 初步了解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关系;3 能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分析;4 正确认识系统工程研究的问题是“系统性问题”;5 正确认识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 课堂讨论( ) 实验 ( ) 上机( )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 普通教学 ( ) 双语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系统科学解决的问题 - “系统性问题”1. 系统科学与传统科学的关

2、系2. 系统得概念难点:“系统性问题”的分析1. 系统的构成三要素分析主要教学内容1. 系统科学研究的问题-“系统性问题”2. 系统科学研究的内容3.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关系4. 系统工程的概念5. 系统的概念课后要求课后作业和预(复)习内容:1. 各小组给出一个“系统性问题”。要求:善于发现你身边的关于教育、经济、大学城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诸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综合素质教育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能够将纷杂的“问题”进行提炼,形成“系统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1. 谭跃进. 系统工程原理M. 国防科学技术

3、大学出版社, 2003.2. 周德群. 系统工程概论M. 科学出版社, 2005.3. 孙东川. 系统工程引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4.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5. 许国志.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6. 系统工程学报备注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第 2 次课 3 学时 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第一章 系统科学、系统与系统工程 2系统与系统工程(S&SE)教学目的1 掌握系统工程的概念;2 认识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3 掌握系统的功能与特性;4掌握系统的描述方法特别是集合描述法;5掌握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ISM)

4、 方法构造系统。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 课堂讨论( ) 实验 ( ) 上机( )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 普通教学 ( ) 双语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1.系统的构成成分及系统的结构;2. 系统工程的概念;难点: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构造系统。主要教学内容1. 系统工程概念2. 系统工程发展简史3系统的描述方法4系统的结构分析方法SIM方法课后要求课后作业和预(复)习内容:1 前次课后作业中的“系统性问题”进行系统结构分析2 给一个你认为是系统工程的例子,并加以说明。课后复习课堂内容主要参考文献1. 谭跃进. 系统工程原理M.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2. 周德群. 系

5、统工程概论M. 科学出版社, 2005.3.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4.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报告会M. 2005.5. 孙东川. 系统工程引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6. Kenneth E. Kendall、Julie Kendall著, 施平安、徐远新、钟玮君译. 系统分析与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备注课后作业内容以小论文的形式用word文件给出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第 3 次课 3 学时 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实验(一) 基于MATLAB软件应用或C/VB语言的ISM算法设计教学目的1. 熟悉MATLA

6、B软件的矩阵运算2. 设计ISM算法3. 能够应用MATLAB软件的矩阵运算功能或C/VB语言给出ISM算法4. 各小组基于ISM算法平台进行系统结构分析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 课堂讨论( ) 实验 ( ) 上机( )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 普通教学 ( ) 双语教学( )重点难点1MATLAB软件的矩阵功能应用2解释结构模型(ISM)算法程序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1 系统工程综合实验要求2各小组提出“系统性问题”;3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 4应用MATLAB软件的矩阵功能处理ISM方法中的有关矩阵运算; 5或用C/VB语言给出ISM算法6撰写实验报告的格式规范课后

7、要求课后作业和预(复)习内容:1 写出MATLAB软件在ISM方法中的应用的实验报告;2 或写出ISM算法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复习课堂内容主要参考文献1. 刘卫国,等.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王沫然. MATLAB与科学计算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吕凤翥. C+语言程序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4. 周德群. 系统工程概论M.科学出版社, 2005.5. 孙东川. 系统工程引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备注1课前要求学生了解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学生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参考2课后提交实验报告系统工程课程(48)教

8、案第 4 次课 3 学时 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方法论(1)教学目的1. 认识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2. 通过应用案例理解系统工程在霍尔三维结构体系中的意义。3. 理解并掌握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六个逻辑维步骤和应用。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 课堂讨论( ) 实验 ( ) 上机( )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 普通教学 ( ) 双语教学( )重点难点1 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及用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解释分析实例。2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逻辑维思想。3 系统性问题的界定-系统的边界确定中,系统的环境辨识是难点。4 解决系统性问题的达到的结果-系统得目标确定中目标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教学内容1

9、.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发展简史和特色。2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方法论之一:时间维;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方法论之二:知识维;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方法论之三:逻辑维。3.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逻辑维思想和逻辑维步骤,特别是逻辑维的第二步:“目标的确定”体现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课后要求课后作业和预(复)习内容:大作业:(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搬迁选址问题 系统环境因素有哪些?(2) 我校松江新校区建设的目标?(3)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后复习课堂内容主要参考文献1. 谭跃进. 系统工程原理M.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2. 周德群. 系统工程概论M.科学出版社, 2005.3. 高志亮、李忠良.

10、系统工程方法论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4. 孙东川. 系统工程引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5. 钱学森系统思想研讨集. 系统工程研究所. 2005.备注1 提交第一次实验报告。2 每个小组对自己构建的系统明确其环境因素、确定系统的目标。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第 5 次课 3 学时 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方法论(2)教学目的1 了解系统工程的逻辑维展开分析系统性问题的思维方法2 掌握逻辑维展开对系统进行分析、优化、决策和管理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 课堂讨论( ) 实验 ( ) 上机( )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 普通教学 (

11、 ) 双语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1. 系统分析: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方案汇总;2. 系统优化:模型的建立;3. 系统决策:系统的评价与决策4. 系统管理:难点:1. 目标的评价标准2. 系统优化与决策的模型建立、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应用主要教学内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逻辑维思想和逻辑维步骤:1. 系统分析特别是方案汇总的概念和方案制定的方法。2. 目标的概念、目标确定的方法、目标的评价标准3. 系统优化-建模对方案进行优化。课后要求课后作业和预(复)习内容:按照Hall的逻辑维步骤(1) 对“教育是系统工程”进行系统分析(2) 对“构建和谐校园是系统工程”进行系统分析注:两题选择一题小组完成,也可以

12、小组自选题完成。 课后复习课堂内容主要参考文献1. 谭跃进.系统工程原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2. 周德群.系统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 2005.3. 许国志.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4. 孙东川.系统工程引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5. 高志亮、李忠良. 系统工程方法论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备注课后作业内容用小论文形式给出(doc)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第 6 次课 3 学时 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 课堂讨论: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方法论教学目的1.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的理解和方法论的进一步认识。2. 通过讨论使各小组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和学习。3. 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提高表述能力。4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了解论文的撰写格式,掌握撰写论文的要求,提高撰写论文的质量6通过讨论评选出优秀小论文能够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及时考核。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小论文质量的把关。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 课堂讨论( ) 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