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辉南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05107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通化辉南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吉林通化辉南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吉林通化辉南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通化辉南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通化辉南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 .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共60分)1、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

2、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 B. C. D. 3、 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A. B. C. D. 4、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

3、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打造“中国品牌”,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提升国家创造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工匠精神是解决我国创新不足的主导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 B. C. D. 5、 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最新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 精神活动

4、离不开物质载体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A. B. C. D. 6、“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两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B. 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C.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7、 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

5、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知”,在研究中找到规律。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B. 家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C. 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8、 中国古代就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从文化视角来看,上述观点可以理解为( )A. 文化的力量就其实质来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B. 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

6、战胜对手的物质力量C. 文化是有形的,但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是无形的D. 和平竞争是战胜对手最高效、最有力的手段9、 一个拜年的手势,寄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之间浓浓的牵挂和祝福。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民族节日是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C. D. 10、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7、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A. B. C. D. 11、截至2017年9月3日,战狼2在北美的票房收入超过230万美元,全球突破55.67亿元。该片以现代动作片为主打类型,兼容战争(军事)、超级英雄、武侠动作等各种亚类型,通过强情绪强节奏和艺术化、奇观化的视听表现,带来强烈的审美观感,引发观众对内容的呼应。战狼2的成功表明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国文化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A. B. C. D. 12、在“2017 互联网+旅游创新高峰论坛”上,主办方介

8、绍了有关厦门鼓浪屿智慧旅游建设情况:只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畅游鼓浪屿。“摇一摇”,手机上就有景点语音导览;下个 App,可随时叫导游;还能在岛上享用免费 WiFi这样的“导游”,很高科技、很智能,并能让你一个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鼓浪屿的美。如果就此事件写小论文,你可能用到的观点有 ( )大众传媒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多样快捷的载体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促进传播手段的变革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 B. C. D. 1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出彩中国人,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9、(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 14、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等等很多现代歌曲将几千年前的中国古诗成功融入歌词,深受人们喜爱。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 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B. 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C.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D.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15、新年伊始,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节目选用精美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业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用诵读的方式传递爱,引起社会各界广

10、泛好评。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A. B. C. D. 16、中国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A. B. C. D. 17、根据“中

11、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公司提出“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彰显( ) 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突出作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应该得到扶持和倡导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A. B. C. D. 18、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 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C. 传统文化具

12、有鲜明民族性D. 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19、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 ) 传统文化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 B. C. D. 20、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

13、实践的发展。A. B. C. D. 2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等。下列说法和上述精神内涵相吻合的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吴越同舟、众心成城。A. B. C. D.

14、 2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A.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 源远流长,历经沧桑C.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24、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 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A. B. C. D. 25、2017年清明节前夕,海南海警第三支队在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