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05048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2、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A. B. C. D. 2.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

3、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A B C D3.许多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A B C D 4.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 C.

4、D. 5.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6.网络上有关于“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有玩笑性质,却

5、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作用。以下关于文化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得文化生产力作用凸显文化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A. B. C. D. 7.随着对里约奥运会运动员傅园慧的采访,“洪荒之力”红遍网络。热心的编辑借机对文学家笔下的“力”进行了梳理,来了个“力之极尽排行榜”。其中既有最小的“吹灰之力”,还有比洪荒之力更大的“回天之力”。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的典故,并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每个成语典故都折射出时代背景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可以

6、增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A B C D8.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能决定社会全面发展进步A B C D 9.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

7、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A. B. C. D.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 B C D11.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

8、养()A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B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C可以是天生的D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12.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活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反作用于政治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 13一位心理学家说: “孩子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的孩子为此撒谎、偷盗,甚至抢

9、劫;有的孩子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手段。”这说明A. 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使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14.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C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文化共享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趋同15.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

10、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16.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 创造新文化B. 提出新问题C. 文化继承D.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7.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传播方式的

11、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18.“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这说明(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A. B. C. D.19.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

12、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说明A.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B.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D.科学技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明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据此回答2021题。20.在特明普访华其间,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控的中文秀,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等歌曲,她也因此成为中美友好的小使者。秀中文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发挥独特而奇妙的作用,使中美外交在严肃的政治之外,多了趣味性和文艺范。这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中美文化交流上了新台

13、阶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当代中国的文化引起美国人的广泛认同A. B. C. D.21.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院藏的珍品文物、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工艺、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观故宫期间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这说明中国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A. B. C. D. 22.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推崇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保留A B C D23.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A B C D24.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种主张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了()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