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模拟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04914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模拟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模拟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模拟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模拟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模拟 .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满分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共140分)12“桃木本身不值钱,

2、以前也就是烧火棍,经过精心雕刻就能变成金疙瘩”。某地立足得天独厚的肥桃资源优势和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B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且交融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D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13小明、小杰、小强、小西四名同学利用暑期时间到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这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陶器档案归类,但这些陶器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人发生了争论。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小明认为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文化遗产小杰认为这些陶器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小强认为这些陶器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小西认为这些陶器过于简单

3、,埋藏过于久远,没有文化意义,不能归入文化遗产A B C D14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从自然之人向社会之人过渡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文化之”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结果于个人、于社会却是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以文化之”对个人影响不同的原因是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影响着人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的过程D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机动车礼让行人,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2017年5月27日,襄阳交警微信公众号开通了交通违法随手拍功能,市民可以将车载记录仪抓拍的违法行为进行视频上传,警方后台审核查证属实后,将会录入公安,对车辆进行处罚。该

4、活动开展后,机动车主礼让行人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这项活动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体现,能够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养表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 B C D16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心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画饼充饥”A. B C D17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

5、因为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 B C D1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包括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哲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要求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19.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

6、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价值观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正确方向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A. B. C. D.20.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说:“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 B. C. D.2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

7、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要求我们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凝聚文化共识 全面承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补给文化滋养主动担当发展历史文化责任,以坚定文化自信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铸牢文化根基A. B. C. D. 22. 2017年6月,重庆市公布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举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 )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取其精华,去其糟

8、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保持民族特色,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A B C D23.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学、文化、宗教、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 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聪明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B. C. D. 39.(12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达对传统文化创新的看法。他认为,借助社交平台可以活

9、化传统文化,比如过年发红包是特色民俗,微信的介入就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植根传统,传承文化,技术创新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手段,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百鸟朝凤讲述了唢呐艺人的坚守;白鹿原归来则讲述时代变迁,中华文化与新的电影语言深度结合,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红色文化随中国电影的内容拓展,不断突破绽放。以影载文、扬帆出海,文化的价值表现在走出去展示魅力的自信里,还表现在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12分)40近

10、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需要人民”的道理。(12分)4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有个性的城市历史文化(物)和高度文明的市民素质(人)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双翼,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人才能在“历史”中“游走”,才能形成健康、长效的都市生态。然而

11、,伴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特色缺失的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城市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和贪大求洋心理,遗产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受重视,致使城市历史景观消亡,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无个性的城市空间。目前,我国在勾勒城市发展蓝图、编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不仅要保护历史风貌、延续城市记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他国经验,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还要花大力气培育、丰富和深化健康、长效的都市生态。让人们既能触摸历史记忆,又能畅想美好未来,将城市真正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人文之城”。(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城市建设中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和

12、贪大求洋的错误。(16分)(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就如何打造“人文之城”提几点建议。(12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 。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合群云者, 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

13、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梁启超选集材料二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材料三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

14、,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