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804845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学习资料(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2011年11月 第一章概述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二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 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 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 简言之 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 发展 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三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第一 从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上看 它是在社会学 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 是社会学 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解释人类

2、行为及其与社会 文化 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 相互渗透的结果 第二 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方法和理论体系来看 它是一门独立学科 2 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理论性 社会心理学的极强的理论性 既来自社会学 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 也体现在它本身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学术观点之中 应用性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导源于人们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 这使它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 应用性 而且社会心理学在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 社会需要 中获得了巨大的动力 四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区别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研究内容不同 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个

3、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 个性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个性的内在动因等问题 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怎样为其他人所影响 研究社会相互影响对个性的作用 2 研究着眼点不同 人格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 注重个性类型的研究 而社会心理学强调人的共同性 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有着怎样的一致影响 3 研究侧重不同 人格心理学主要侧重有关人行为的基本理论探讨 而社会心理学则更侧重人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社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五 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 第二章社会化 问题 我们的个性和社会行为究竟是遗传的产物还是学习的产物 19世纪 20世纪初 天性论占主要地位 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就是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对社会科学领

4、域的渗透 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由于遗传的作用 不同的阶级 国家或种族也有优劣之分 许多心理学家罗列出他们设想中的 本能 战争 侵犯本能 社会 群集的本能 资本主义 贪婪的本能 20世纪 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理论基础来自巴普洛夫的关于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 的实验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沃森论证人的行为和个性完全可以改变 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熏陶和训练 给我12名身体健康的婴儿 并让他们在我指定的环境成长 我保证能把其中任意挑选出来的婴儿培养成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 律师 艺术家 商界领袖 甚至培养成乞丐和强盗 而不管他的天资 能力 才能 以及他的祖先的种族情况如何 关于天性与教养之争的结论 我们

5、并不是单纯的遗传或学习的产物 而是这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生物学上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能 而实现这种可能性要靠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彼此相遇并融为一体 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 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 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 稳定的反应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1 社会教化 即广义的教育 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 包括家庭 学校 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 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庭 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等 社会化的执行者 则是指这些机构

6、的组织者及其成员 2 个体内化 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 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 价值观 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实现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观察学习 认知加工 角色扮演 主观认同 自我强化 1 观察学习 这是班杜拉等社会学习论者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的内化的主要概念 它说明个体从对他人行为及其后果的观察中能够得到一种 替代性强化 从而 使人能够获得较复杂的 有内在统一性的 模式化的整体行为 2 认知加工 即个体通过感知 记忆 想象 表象 思维等认知活动 将外部世界的信念内部化 3 角色扮演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个人能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

7、会对该角色的期望 并形成与此期望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4 主观认同 主观认同又称 自居作用 S 弗洛伊德曾以此说明社会道德的内化 并认为儿童对 超我 的内化对其行为具有强制性作用 儿童认同谁 或以何人自居 就会以他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 5 自我强化 个体在某项活动后达到自己的目标 便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就是一种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增加了个体在日后依此行为模式规行矩步的可能性 第二节 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1 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其中包括价值观 知识 信仰 艺术 法律 风俗习惯 风尚 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 作用 1 通过

8、文化传承 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 2 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 3 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联系 2 家庭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课堂案例 doc重要性 童年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 家庭是人最早建立的社会关系 从儿童一出生家庭就赋予他包括种族 阶级 宗教 经济状况 地区在内的多种社会特征 都将对他日后的社会化发生有力的影响 3 学校 在现代社会中 学校是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架桥梁 学校是有计划 有组织 有目的地向社会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 社会规范 生活技能 科学知识的

9、制度化机构 重要性 表现在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 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 完整的机构 它是社会的雏型 皮格马林翁效应 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4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 年龄 兴趣爱好 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作用 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 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 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 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 尊严 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 5 职业背景 职业以及工作是自我发展和表现个人能力及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场所 也是身分的一个源泉 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工作条件 工作经验和他们所持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

10、工作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6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 包括报纸 杂志 广播 电视 书籍等 积极作用 它使人们能够有效地了解社会 分享经验 增长知识 能够促使人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大众传播媒介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化的 第二课堂 其中的电视更是成了千家万户最富色彩的 第五堵墙 消极作用 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侵犯行为 电视影响儿童学习潜力 缩短儿童注意力的间隔时间 限制他们的语言能力 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第三节 社会化的类型 一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在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 形成特定的

11、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 生活在特定社会中的人 不能不与特定的政治关系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并因此形成特定的政治价值判断标准 用以指导 支配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双向的 个体在政治社会化的同时 会经过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整合社会的各种政治观点 分析各种政治关系 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 政治社会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及其政治制度的稳定 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的高低 二 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 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皮亚杰在 儿童的道德批判 以七八岁为界 将儿童的道

12、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 表现出以下变动 1 道德约束从 他律 到 自律 即从受外在力量支配转变为受自身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2 道德判断的依据从 效果 转为 动机 并发展到两者的统一 3 对错误行为的处理 从笼统的惩罚到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 美国心理学家L 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 他认为将道德发展分为两大阶段过于笼统 为此 科尔伯格将这一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 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三 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 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依据

13、自己的 性 特征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 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续终生的内容 性别角色是由社会模塑的 父母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 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第四节社会化的历程 社会化是人的终生课题 社会化是人的终生课题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接受社会的塑造 适应社会的变化 反过来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社会 社会化的历程 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互动 共同影响 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 社会化的终生性基于这样两方面 其一 个人发展的终生性 在生命不同时期 人有不同的欲求 因此 他必须不断地掌握不同的满足自身欲求的社会行为模式 其二 社会发展的

14、连续性 社会在发展 变化 生活于其中的个人不仅要适应这种变化 而且其本身又在促成这种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整个社会的变化就是生活于其中的无数个体社会化的总和 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埃里克森 儿童期与社会 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婴儿期 该阶段从出生持续到1岁左右 其具体内容是获得基本信任与克服不信任 童年期 该阶段从1岁到3岁左右 其具体内容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性 避免产生怀疑和羞耻感 学前期 该阶段在4 6岁之间 其具体内容是获得主动性并克服内疚感 由于语言的出现 在此阶段儿童开始了有目的的活动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努力 学龄期 该阶段在6 12岁之间 核心问题是克服自卑感而获得勤奋感

15、 适度的失败是有益的 它可以提高人们对挫折的忍耐性 但过度的失败却会导致自卑和缺乏信心 因此 他认为 该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 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青春期 该阶段发生在12 20岁之间 其核心问题是获得自我同一性 避免同一性的危机与混乱 成年早期 时间约为20 24岁之间 处在该阶段的人 是在家人之外寻求情感归属对象的时候 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获得亲密感 避免孤独感 成年期 该阶段历时较长 从25岁到65岁左右 其社会化的关键问题是获得效能感并避免 自我关注 老年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完满感 避免失望感 若前七个阶段中的积极成份多于消极成份 就会使人感到自己的一生

16、是完满的 生活是有意义的 反之 则会产生失望感 随便打发余生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 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 继续学习社会知识 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2 在再生产社会经验 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 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 在再社会化的背景中 社会化的过程一般更加集中 更加紧张 其目标是人的改造 而不是人的形成 两种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再社会化 1 强制性的 这是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来实施的再社会化过程 2 非强制性的 这类再社会化多是由于社会文化急剧变迁或生活方式陡然改变造成的 反社会化 社会学家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之为不完全社会化或顺应不良 而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为反社会化 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类型 1 无理性型 这类反社会化的结果是有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这些人在 反社会化 过程中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公认的规范相对立的 并且其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