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一中高中政治第18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04779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政治第18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政治第18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政治第18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一中高中政治第18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一中高中政治第18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课 二、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法教学

2、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 学 活 动设计意图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含义1、出示材料: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曾一语道出了“人才高消费”的真谛,那就是:“大材小用,基本无用;小材大用,基本有用。”这段话讲的是“大与小”、“有与无”之间的关系。像“大与小、有与无”这种关系你还能举出多少?2、以上列举有哪些共同点?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矛盾的含义:矛

4、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4、出示材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述两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1、学生列举:右与左、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前与后、音与声、战争与和平2、学生回答:3、学生回答:噪与静、鸣与幽、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矛盾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因而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并用大量的事例分析以突破重点。列举人才消费“大与小”“有与无”关系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

5、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1、从列举中看出矛盾着的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属性、趋势斗争性(对立)2、出示材料:哲学上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的斗争一样吗?3、哲学角度分析:哲学上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矛盾的一般、普遍的属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反对、限制、竞争、批评等。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从列举中看出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统一)2、出示材料:课文漫画“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问

6、:他敢烧吗?3、哲学角度分析: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烧”。烧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得出矛盾同一性的第一层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4、出示问题:还能列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的事例吗?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简单分析,同时强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需要“一定的条件”。6、出示材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

7、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7、哲学角度分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矛盾同一性的另一层含义。特别强调转化的“条件性”。8、出示材料一:猫和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出示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意见。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制度”-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建设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用矛盾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9、哲学角度分析:事物矛盾双方既相

8、互斗争,又相互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以对立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10、展示flash自相矛盾,问自相矛盾是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吗?1、学生回答2、学生回答:答案可能有不同,有的说敢,有的说不敢。3、学生回答: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苦就无所谓乐等。4、学生回答5、四人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人做总结发言。6、学生回答此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思想上的模糊概念,区分哲学上的斗争

9、与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教学过程仍然采用了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并用大量的事例加深对“相互依存”的理解。运用这个事例主要目的是贴近学生实际,特别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力求有一定的感悟。意图一,从自然界与社会角度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意图二,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结合重大时政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国家事。此部分主要区别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1、利用前面列举的事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等领域都存在矛盾。2、出示材料:同学们都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3、哲学角度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4、如何对待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列举:讳疾忌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哲学角度分析:回避矛盾,不仅使矛盾不能得以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激化。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学生回答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正确对待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矛盾的特殊性1、出示材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

11、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个矛盾中的不同方面。(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得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并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3、出示材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

12、此中来。这首诗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上述事实说明了矛盾的特殊性;类似成语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入乡随俗等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充分运用课本资源,并且该资源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易于理解掌握。运用古诗分析哲理,可以体现政治课的人文气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出示材料: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2、哲学角度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

13、以相互转化的。 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义。3、出示材料:请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理。 4、最后结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学生分析并回答。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这是本课的难点。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哲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事例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学习哲学的重要目标。六、教学小结与反思在设计本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一、赋予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以新时代内容,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