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04335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放水作业规程doc新井.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中阳暖泉煤业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章 概况.3第一节 概 述 . 3第二节 地质特征与构造 .5第三节 水文地质 .15第二章 探放水.22第一节 成立探放水领导组及专业探放水队伍.22第二节 钻孔布置23第三节 探水前的准备工作.23第四节 探水钻的安装与操作.24第五节 放水与排水27第三章 安全技术措施 .30第一节 探放水过程中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措施 .30第二节 通风措施和瓦斯检查制度 33第三节 突发情况的安全措施.34第四节 探放水管理制度.35第五节 矿井防治水制度37第六节 水灾处理措施38第四章钻孔技术参数及钻孔布置图39主斜井探放水钻孔技术参数 41主斜井探放断面、水平面

2、、剖面钻孔布置图42副斜井探放水钻孔技术参数 43副斜井探放断面、水平面、剖面钻孔布置图 44回风立井探放水钻孔技术参数 45回风立井探放水断面、平面、剖面钻孔布置图 46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回风立井总回风大巷探放水避灾路线图47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概 述山西中阳暖泉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中阳县暖泉镇青山垣,在中阳县西南直距28km处,行政区划属中阳县暖泉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101231110512,北纬3710081111042,井田东为煤层露头线,西与干河底煤矿相邻,南、北边界无煤矿,批准开采4、10号煤层,井田南北走向长2.03.9km,东西倾斜宽1.333.07km,井田面积:1

3、0.8301k,设计生产能力:1.2mt/d。该矿井距河(河底)暖(暖泉)公路1.5km,井田简易公路与之相通,交通较为便利。井田位于中阳县西部,与石楼县、柳林县相通,处于三县交汇的三角地带。本井田地处吕梁山西侧,黄河东岸,属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地势东南高而北西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东界中西部,海拔标高1516.5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边界处的柏凹沟中,海拔标高1230m ,相对高差286.5m。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通过,有几条大的冲沟,但区内植被发育,雨季时洪水无大的危害。本区属大陆性季节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雨水集中,冬季干旱,年平均最高气温8.8左右,平均降水

4、量522.9mm,最大降雨量792.1mm,最小降雨量253.7mm,蒸发量2146.4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全年无霜期为125天,每年11月底结冻,翌年3月初解冻,最大冻土厚度0.91m。据中国(山西)地震烈度区划图区内地震烈度为6度区域,重力加速度0.05kg。我矿始建于1976年,1977年投产,批采4、10号煤层,开采10号煤层,于2005年我矿经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5143号文批复批准我矿进行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1.2mt/d。改扩建采用开拓方式,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井三个井筒,其井口坐标见表各井口坐标数据XYZ主斜井4116016.97119506472.286133

5、8.500副斜井4116029.09019506437.5081338.500回风立井4117024.67219506850.6841366.800主斜井倾角:17,斜长:395.943m,副斜井倾角:24,斜长260.263m,回风立井垂深53m,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我矿2006年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主要完成了位于井田中部工业场地的平场工作,在该工业场地由南向北掘主斜井,倾角17,净断面12.68,已完成开拓395.943m。由南向北掘副斜井,倾角24,净断面9.14,已完成开拓260.263m,现正在开拓井底车场。回风井是旧立井经过刷大后,直径为4米,深度为53米已建设完成,现在开始开拓回风大

6、巷,按水平巷道布置,净断面为10.13,目前已开拓600m(总长703m)。该工业场地地面建设以基本完成。矿井采用35kv双回路供电电源,一回35kv电源引自距工业场地8km的张家庄35kv变电站35kv母线段,另一回35kv电源引自距工业场地7km的武家庄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段。在井田内新凿一口深井,取用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地层中,水质较好的岩溶水,一般单井出水量可达800 m3/d,能够满足全矿井的生活、建设用水。第二节 地质特征与构造一、地质特征 (一)、地层井田内发育的地层有:奥陶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7、、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x)、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O2)(1)中统峰峰组(O2f)勘探区内没有出露,据钻孔ZK0-3、ZK1-3及ZK中25-1资料,主要岩性为厚层灰岩,坚硬性脆,局部可见有方解石脉充填。厚度大于31m。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井田内没有出露,据ZK0-3、ZK1-3及ZK中25-1资料,岩性为灰白色粘土岩,黄灰、灰白色硬质粘土岩及紫红色山西式铁矿等。本溪组厚度3.8911.25m,平均6.14m。(2)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地层由砂岩、砂质泥岩、黑色泥岩、煤和石灰岩层组成,按岩性特征可分

8、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以碎屑岩为主夹有可采煤层,上部石灰岩与泥岩、煤和细砂岩交互出现为特征,发育有不可采煤层。现分述如下:下部:下部底界为K1砂岩,岩性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中粒砂岩,厚度2.9541.35m,平均18.63m;K1砂岩以上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含有10号、10号下和11号、12号等四层煤,其中10号煤为全区主要稳定可采的煤层。10号下煤仅ZK4-0钻孔可见;11号煤有6个钻孔可见,平均厚度0.25m;12号煤层在ZK中25-1、ZK0-0钻孔可见,厚度均为0.28m。下部上界为L1灰岩,L1灰岩与10号煤之间发育细碎屑岩及局部可采的8号煤层以及不可采的

9、9号上和9号煤层。上部以L1-L1三层灰岩与泥岩、细砂岩及薄煤层交互出现为特征。石灰岩发育特别稳定,单层厚度0.8010.92m,单层厚度变化不大,其中L1、L3富含海百合等动物化石,L2含有燧石成分。灰岩之间夹有6号上、6号、7号、7号下四层煤,6号上煤厚0.000.99m,平均0.46m;6号煤6个钻孔可见,有可采厚度点,在井田范围内呈不连续分布,属零星可采煤层;7号煤厚0.000.73m;7号下煤厚度0.000.28m。本组地层厚度108.69130.70m,平均116.32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底部为灰黑、灰白色石英砂岩(K1),厚度1.7

10、311.17m,平均6.45m,下部为灰褐、深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碳质泥岩、薄层砂岩,上部岩性主要为灰岩、泥岩、砂质泥岩,本组含6、7、8上、8下、10号等五层煤层,其中10号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三号灰岩自下而上分别为L3、L4、L5,其厚度均为3-5m。本组地层厚度为70.84104.26m,平均93.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底部为K7砂岩,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颗粒较粗,斜层理发育,个别地段充填有方解石脉,厚度0.452.89m,平均为1.74m,K7砂岩向上为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等细碎屑岩建造,其中发育有4号、5号

11、煤,4号煤平均厚度0.48m,其中仅ZK4-0钻孔达到可采厚度,为1.05m;5号煤厚度平均厚度0.86m,夹有0.100.65m的矸石,厚度不稳定,属不可采煤层。中部K8砂岩,呈灰白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坚硬,钙质胶结,厚度0.0014.75m,平均389m,和下面的4号煤层之间为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过渡。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等,局部夹有中砂岩薄层,其间发育有1号、1号下、2号、2号下、3号等爆煤层,均属不可采煤层。1号煤平均厚度0.32m ;1号下煤仅ZK4-0钻孔可见,厚度0.25m;2号煤平均厚度0.45m;2号下煤平均厚度0.31m;3号煤厚度0.001.00m

12、,平均0.60m。这部分地层煤层与细碎屑岩交互发育,漩回特征明显。本组地层在勘探区内沟谷中零星出露,厚度45.4178.18m,平均57.91m。(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K9),厚度2.4012.71m,平均5.82m。泥质及钙质胶结,成分中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局部充填有方解石细脉。上部为灰绿、棕红色泥岩和灰、灰白、灰绿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泥岩呈均一状,局部略含砂质;砂岩为泥质及钙质胶结,发育有水平、脉状及扰动层理,可见泥砾;顶部可见灰色粘土岩,含少量植物根部化石。顶部发育一层24米的颜色鲜艳的含菱铁矿鲕粒的粘土质泥岩,即“桃花页岩”,它是上、

13、下石盒子组的辅助分层标志层。下部为灰、灰黑色泥岩夹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灰色粘土岩薄层,泥岩中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少量炭化体及菱铁矿结核。本组地层在勘探区内沟谷中零星出露,厚度为88.60101.30m,平均92.73m。(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部为紫红色、棕红色泥岩和灰褐色、黄褐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中部颗粒较细为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灰色粉砂岩,泥岩中局部微含砂质、粘土质;砂岩为泥质胶结,可见泥砾。下部为灰绿、棕红色泥岩和灰、灰绿色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其中中部泥岩含砂量较大呈砂质泥岩,并夹有薄层砂岩;砂岩呈泥质及钙质胶结,水平层理发育,可见泥砾、豆状黄铁矿及细脉

14、。顶部泥岩中,常含灰白、肉红、黑色燧石条带,它是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分界是的主要辅助标志。本组地层在勘探区内沟谷中零星出露,改组地层在井田内发育不完全,其中河东煤田ZK中25-1钻孔揭露厚度最大为197.30m。4、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主要由浅棕色、土黄色亚粘土和亚砂土组成,底部可见12层厚度0.802.30m的砾石层。本组厚度为60.70156.25m,平均95.93m。二、地质构造井田内构造简单,总体为向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280左右,倾角一般为1015,受区域性F4、F5断层影响井田内局部存在有宽缓的波状起伏。井田西北角发育有F4正断层(河东煤田远景调查报告编号),及其次生的F41正断层、F42正断层,该系列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80,短距F4约60m, F41约30m, F42约20m,(ZK32钻孔穿过F41 、F42,从ZK32钻孔岩性分析得出F42 断层短距,F4及F42断层短距则依据所取得成果综合分析而得出),该系列断层为区域性断裂,从暖泉镇郭家山新胜村高崖头一直延伸至暖泉井田以北,总延长约15km。另在井田东南外侧还发育有区域性正断层F5(与原暖泉煤矿紧邻),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短距约100m,延长约10km,对原暖泉煤矿煤层有一定影响,使井田内煤层出现明显的波状起伏。三、煤层及煤质(一)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