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二政治期中理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04166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高二政治期中理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高二政治期中理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高二政治期中理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高二政治期中理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高二政治期中理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边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7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在197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写过一篇题为学习唯物辩证法,攻克杂交水稻关的文章。这表明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前提 B哲学对具体科学的

2、研究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这是因为 ( ) A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4要准确预

3、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发展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 )A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B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C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D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5面对各界关于曹操墓真伪持续不休的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日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谜。这体现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一切事物都

4、处在运动变化中 D规律具有客观性6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都坚持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唯物主义观点 B都肯定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都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对世界的看法都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7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涵,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是因为哲学 ( ) A是一

5、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是对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C是对客观社会的正确的如实的反映 D具有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8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这说明 (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9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

6、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0有人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只是由于人们有意识地进行整理,才有了规律。这种观点是 ( )把自然规律看成是意识的产物的唯心主义观点 认为人们可以制定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 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认为人们可以发现自然界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 A B C D11我国一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断水,地上进行喷灌,地下进行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 ) A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形式 B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

7、思想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在其面前无能为力12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 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 B C D13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

8、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 )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每年的10月10日,都被人赋予“十全十美”的寓意。不少新人认为此日结婚婚姻幸福美满,对这个吉祥日子更是十分看好。8月份以来,咨询出国旅游蜜月结婚的新人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倍,不少旅行社据此做足了文章,积极抢占蜜月市场。据此回答1415题。14新人的做法体现了

9、( ) A唯物主义的思想 B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15上述材料中,旅行社抢占蜜月市场是 ( ) 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自然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从主观愿望出发 A B C D1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7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 ( )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

10、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B. C D.18每年9月18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牢记国耻,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表明 (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世界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决定一个人作出的贡献大小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19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

11、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20.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韵,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1“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真理与谬误无明显

12、的界限 A B C D22鲁滨孙流落在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人大海。下列对他制成独木舟这一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是独立的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成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23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有 (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A B C D24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

13、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2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决定中强调三个“着眼于”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A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 B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靠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据此回答2627题。26“真理只有一个”表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唯一性 D客观性27“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的含义是 (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28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