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04159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60分)和第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7页,共二大题,33小题。第卷注意事项: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文化软实力日益成

2、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A B C D2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A B C D3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家乡美食深深扎根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不可磨灭。

3、这些食物未必是玉盘珍馐,但和亲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亲情是最值得珍惜的,这才是这些传统食物最重要的意义。材料表明饮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饮食作为载体可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乡愁文化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着乡愁文化的影响A B C D4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最火女孩-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

4、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说明我们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52018年12月,马云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称为“数字经济的创新者”,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成功的企业必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马云所倡导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不知不觉融入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才造就了淘宝网这一全球最大电商网站。这说明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员工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企

5、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A B C D6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A B C D7“荫余堂”是一座中国清代的徽派建筑,1997年整体搬迁到美国赛勒姆小镇。当人们走进这座宅院时,仿佛真切地穿行在安徽的村

6、落间。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同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A B C D8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 B C D9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

7、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播出备受热议,好评如潮的原因有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 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弘扬了社会主义主旋律A B C D10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此观点合理地认为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应该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A

8、 B C D111688年,论语导读法文版由弗朗索瓦贝尼耶翻译出版,这本书如同打开一扇思想大门,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启迪。如今法国众多文豪的作品早已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很多经典故事和名言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本民族文化文化创新要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 B C D12近年来,众多与新课程对接的“无障碍阅读版”“名师导读版”古典名著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与此同时,版本重复、跟风模仿、编校质量下降等问题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学者的关注。市场繁荣带来的“古籍热”现象说明教育是传播优秀

9、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 成功的文化创新必须兼顾内容与形式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趋势日益显著 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A B C D13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技击术,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后,武术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现在,中国武术已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符号,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纽带。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是财富,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重视传统文化,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A B C D14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19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

10、市民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转变既是救赎,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形式。该倡议书所含的文化依据是要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清明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A B C D15随着脱贫攻坚总决战日益临近,我国涌现了一批描写和反映扶贫工作和脱贫进程的纪实作品,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山盟正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具备艺术真实、令人信服的优秀之作。材料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重要追求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

11、发展A B C D16当蔬菜遇上传统文化,会有怎样的惊艳?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将文化体验与蔬菜展览相融合,创制了“蔬语廉心”“绿扬孝道”“绿唤乡愁”等特色蔬菜文化景点,让人们在品读传统文化中领略青蔬绿韵。“蔬菜文化”根源于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创新性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创造活力通过传统文化与青蔬绿韵的交融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从内容和形式上挖掘并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A B C D17在街头等城市空间展出的艺术作品,是市民生活场景的一部分,也是民众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此类艺术作品的创作,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日常情感和体验。这要求文化工作者

12、A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 B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D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18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荆楚讲坛进军营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公益讲座上引用罗素的名言来描述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传承:“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背靠五千年的积淀,中华民族精神之树根深叶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在罗素等名家赞扬的基础上形成的A B C D19中央电视台的信中国栏目,通过艺术家和演员的深情朗读诠释了包括朱德、钱学森、黄继光、赵一曼等近50组共产党人的书信。钱学森踊跃回国的壮志豪情,黄继光“不立功不下战场”的誓言,赵一曼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一封封家书透露出来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