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803488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存在时间都很短暂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A. B. C. D. 2. 唐朝杜佑所撰通典中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 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C. 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D. 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3. 如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A点是()A. 长安B. 江都C.

2、 涿郡D. 洛阳4. 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A.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B. 知人善任,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C. 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D. 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增进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主流,在唐代,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求婚情景的名画是()A. 飞天图案B. 清明上河图C. 步辇图D. 金刚经6.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

3、交融B. 中华文明的起源C. 统一国家的建立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令玄奘西游天竺命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鉴真东渡日本。A. B. C. D. 8.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是()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9.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4、三月下扬州C. 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0.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 民族政权的并立B. 国家的统一C. 民族政权的繁荣D.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11.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名额让文官担任要职设立进士科A. B. C. D. 12.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5、B. C. D. 13. 2017年1月3日,位邵阳市高崇山镇的岳飞纪念堂的迁移工程举行了开光庆典。同时,一场关于“岳飞是民族英雄”的讨论也在中学历史教师中悄然兴起。人们纪念岳飞、讨论如何评价岳飞,这是因为()A. 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B. 岳家军作战勇敢C. 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D. 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14.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A. 汉代长安B. 唐代洛阳C. 北宋东京D. 元朝大都15. 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

6、,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 B. C. D. 16.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17. 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归一。”建立这一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7、()A. 契丹族B. 女真族C. 蒙古族D. 党项族18.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南北朝时期B. 隋唐时期C. 南宋时期D. 明清时期1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20. 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A. 行政军事监察B. 行政外交军事C. 财政监察外交D. 财政军事监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

8、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材料二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中的“她”是谁?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9、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22.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三: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材料四: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

10、宣扬我国文化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见证汉藏两族之间友好交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点)23.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制度篇】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

11、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两点即可) 【外交篇】 材料四:(如图) 根据材料四,说出A、B、C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

12、,简单介绍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 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以对比分析学习方法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结合所学

13、知识可知,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是在589年隋朝灭陈,D项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分为永济渠、通

14、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故选:D。本题以“如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了隋朝大运河。考查了隋朝大运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答案】D【解析】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故D项错误,ABC三项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知识。注意区分“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5.【答案】C【解析】步辇图描述的是公元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的场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基础,C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增进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主流为依托,考查步辇图。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