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6.雷雨》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2803443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6.雷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6.雷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6.雷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6.雷雨》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小学 语文 科第 四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课题:16、雷雨课型:新授课任课教师XXX教学内容简析 雷雨用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旨在让学生感受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神奇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学情分析雷雨这一自然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他们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比较熟悉。但这种熟悉只存在于表象,学生没有认真观察过雷雨前后自然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难点: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有关雷雨前、雷雨

2、中、雷雨后的图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视频导人播放雷雨的视频。师:同学们,雷雨是夏季常见的自然观象、谁愿意说一说一说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师生互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自由举手说。2.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很多景物都是变化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过第16课雷雨,去看看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特点吧。(板书课题:雷雨)学生齐读课题,并自主

3、学习“雷”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看看解决了哪些生字。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纠正读音。注意“蝉、垂”是翘舌音,“雷”是边音,“迎”是后鼻音,“乌、迎”是整体认读音节。4.巩固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2)同桌之间互相指认。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如“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顺口溜识记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蝉”,让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采用形声字

4、的方法来识记“垂”,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6.学生给生字组词,并连同词语读一读。7.将生字带入句子中读一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课件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再归纳出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并分别在书上做记号。2.学生汇报。雷雨前(第13自然段),雷雨中(第46自学生自由举手说学生听读识字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学生给生字组词,并连同词语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文学生汇报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然段)

5、,雷雨后(第7.8自然段)。3.对比阅读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用心去感受景物的变化。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雷、乌、黑、压、垂、户、迎、扑”。2.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并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3.教师范写学生易写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压”和“迎”都是半包围结构。“压”在书写时,不要丢了“土”中的一点;“迎”在书写时,不要在右边上加一点。“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最后一笔横画要写得短一点。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全班展示写得较好的字,并给予表扬。五、课

6、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还知道这篇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情景。那么,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物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弄清这个问题。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并与同桌交流学生自主描红、临写师生互动板书设计16.雷雨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雷雨、乌云、黑沉沉、树枝、窗户、压下来、垂下、迎面、扑来。2.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

7、序写雷雨的过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过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都有什么不同的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用心去品读,体会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感悟词语表达的魅力。二、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品读雷雨前的景象。1.过渡:雷雨是我们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想一想,在雷雨来临之前,你都会看到哪些景象?学生自由说一说。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雷雨来临前的景象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3.学生认真品读第13自然段。师:谁能说一说,在描写雷雨来临前的段落中,你喜欢哪些词语?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生:我喜欢“黑沉沉”“压下来”,因为这两个

8、词语用得很准确,形象着描绘出了雷雨来临前乌云笼罩的情景。师:是的,雷雨来临前,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生:有一种很沉闷的感受。师:说得真好。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生:我喜欢“乱摆”,它形象地写出了雷雨来临前刮大风时树枝无规律摇摆的样子。师生互动学生自由说一说学生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师生互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对,请大家比较一下,没有风时树枝的状态与刮大风时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引导学生体会到风很大,天气变化很快。4.想一想,雷雨来临前动物有什么反应?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蝉和蜘蛛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9、:小动物预感到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快看,你快听!引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其他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如蜻蜓慢慢地低飞、小鱼不断地游出水面等。5.指导朗读这种天气的变化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谁愿意试一试?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二)品读雷雨中的景象。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何特点?2.学生轻声读第46自然段,想一想雷雨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3.说一说雨中的景物有何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边读边联系实际,体会雷雨中朦胧的

10、意境。4.齐读第46自然段,注意语气侯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三)品读雷雨后的景象,1.过渡:渐渐地,渐渐地,言声小了、雨声也小了。2.朗读第7.8自然段,说一说喜雨过后又是怎样的景象。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引导学生感受“挂”字用得好、彩虹仿佛是一幅挂在天空中的画。蜘蛛又坐在网上。想一想,这里为什么用“坐”了引导学生感受用“坐”更能体现雨后蜘蛛悠闲、师生互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蝉和蜘蛛的反应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生轻声读第46自然段齐读第46自然段朗读第7.8自然段,说一说喜雨过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师生互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愉快的神情。

11、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雷雨过后到处充满生机的景象。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情景呀!三、课堂练习,积累背诵1.完成课后的“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感受句子中用词的精确。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四、课堂小结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我们感受到了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请你们用自己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这些现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留心观察吧!学生想象画面,感受雷雨过后到

12、处充满生机的景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师生互动板书设计16.雷雨雷雨前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雷雨中 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雷雨后 空气-太阳-彩虹-池塘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并通过观察、临写、对照、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质量。注重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本课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品读“雷雨前”的景象这个环节时,对学生整体性关注不够,回答问题的只是部分优等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困生,让学生均衡发展。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