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803439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 七年级 下 期中历史试卷七年级 下 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 一二总分 得分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共 20 0 分 1 正式创立科举制的皇帝是 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 2 旧唐书 李密传 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灭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权臣当道B 隋炀帝的暴政C 土地兼并严重D 自然灾害严重 3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 必须先保障百姓利益 如果损害百姓利益而供自 己享受 那就是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自己的肚子 肚子吃饱了人也死了 为了 保障百姓利益 唐太宗 A 进一步完善三

2、省六部制B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4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中 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A 社会富足B 政治黑暗C 政局动荡D 战乱不断 5 披蓑牵牛曲辕犁 妇随犬奔桥中人 青山陋舍两夫妻 朝起暮归为哪般 这首 小诗描绘的情形最早应出现在 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 6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 名家辈出 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 故有 诗史 之称 他被誉为 诗圣 他就是 A 李白B 白居易C 杜甫D 王建 7 唐朝时期 中国和日本的交往交流非常频繁 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最 多的一次有 500 多

3、人 他们来中国是为了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向中国传播先进文化 C 为侵略中国做准备D 同中国人做生意 8 万里天竺大漠深 西风啸啸赴雷音 云山踏遍八十难 淘尽黄沙万点金 求法百 家西域记 译经千卷向佛心 慈恩塔下苍生渡 华夏脊梁映古今 这首七律诗描 写的是 A 遣唐使来华B 鉴真东渡C 文成公主入藏D 玄奘西游 9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宦官专权 10 北宋统治者设参知政事 副宰相 分割宰相行政权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 设三 司分割宰相财权 统治者这样做是为了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B 减轻宰相工作压力 C 充分加强皇权D 落实重文轻武政策

4、11 有一次 宋神宗想杀一失职臣子 却遭到大臣蔡确和章惇的反对 蔡说 祖宗以来 未尝杀士人 臣等不想自陛下开始破例 神宗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但轻饶了他 又觉得不甘心 于是 神宗说 那就刺面流放外地吧 这时 章惇却说 如 此 不若杀之 神宗问 何故 章惇说 士可杀 不可辱 神宗生气地 说 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章惇毫不客气地回敬了皇上一句 如此快意事 不做得也好 到底人没杀也没流放 这个故事表明宋朝 A 尚武轻文B 尊重士人C 重农抑商D 发展文教 第 2 页 共 10 页 12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 在位 42 年 他推行仁政 百姓乐业 不动干戈 仁宗 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 辽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5、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 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 说 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又说 我要 给他建一个衣冠墓 寄托哀思 材料表明当时北宋和辽关系 A 战争不断B 你死我活C 和同一家D 和睦相处 13 下面是辽 西夏 北宋并立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一项 A B C D 14 和戎诏下十五年 宋金签订议和已经十五年了 将军不战空临边 驻守边关的将军们未曾一站 朱门沉沉按歌舞 达官贵人在深宅大院赏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战马肥得走不动路弓弦朽断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这几 句诗 A 歌颂了宋金和议给双方带来的和平局面 B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没有进取心 C 体现了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D 反映

6、了南宋和金之间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15 狱中不幸莫含冤 万古遗形祀孔颜 逆桧和议长屈膝 人人争赠两三砖 明朝 诗人张应福的这首诗反映出人们 A 对和平的向往B 对国家的热爱C 对奸臣的憎恨D 对敌人的仇视 16 下面诗句或者俗语中 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B 十字街头铺席开 牛溲马勃尽收来 C 夜雨醉瓜庐 春水行秧马 D 苏湖熟 天下足 17 南宋时 宋高宗说 市舶之利对国家很有帮助 应该按照以前的法令 欢迎各国 商人 前来经商贸易 这表明南宋统治者 A 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 推行重文轻武国策 18 下列事件

7、 元朝建立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蒙古统一 南宋灭亡 按照时 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9 元朝时下面哪两个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A 西域和台湾B 西域和西藏C 新疆和岭北D 台湾和西藏 20 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是 A 宋朝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发展B 宋代国门开放重视外来文化 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D 国家统一民族之间交往频繁 二 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30 0 分 第 3 页 共 10 页 21 历史上有一些人名垂千古 也有一些人遭人唾弃 学习历史 就要感知前人为国为 民的情怀 立爱国志 养浩然气 材料一 隋炀帝死后 被草草

8、葬在杭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 炀帝陵 一 诗中写到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 换 雷塘数亩田 材料一中提到了隋炀帝的哪一历史功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隋炀帝为何会落得如此下 场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 太宗励精图治 至 贞观 八年 九年 农业屡获丰收 一斗米 才四五文钱 牛马遍布田野 家家户户几个月也不用关闭外门 至 贞观 十五年 每 斗米仅二文钱 杜佑 通典 卷七 材料二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这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材料三 杭州岳王坟的对联 上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材料三中 忠骨 是谁的忠骨 佞臣 又指的是什么人 对联体现了千百

9、年来人们怎 样的思想感 情 22 同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产生的影响却不一样 阅读材料 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北宋初 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 年间 帝王换了八家 战争不息 生民涂炭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结束国家战乱 使国家长治久安 该怎么办呢 宰相赵普对曰 国家不安者 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因为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矣 现在想改变这个局面 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天下自安矣 材料一中赵普认为国家不安宁的原因是什么 他给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宋太祖针对 权 钱 兵 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其中一条 北宋初期的这些措施

10、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试举其中一条 材料二 宣政院 官级从一品 掌管释教僧徒并管理吐蕃全境 其用人 自为选 军 民并用 僧俗并用 元史 卷八十七 从材料二中找出宣政院的职责 指出宣政院的设置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有何 重要意义 第 4 页 共 10 页 2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 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 屋宇雄壮 门面广阔 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 骇人闻见 梦梁录 卷十三即载南宋都城临安 万物所聚 诸行百市 自大街及诸坊巷 大小铺席 连门惧足 即无虚空之屋 从材料一中找出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表现 材料二 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叫做 瓦子 瓦子中

11、有 勾栏 内有各种艺人卖艺谋生 说书的 唱曲的 杂耍的 踢球的 热闹非凡 南宋临安的 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城中有大瓦 中瓦 下瓦等 城外也有十多处瓦子 部编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 材料二中文化娱乐的丰富和材料一中城市商业的繁荣有何关系 第 5 页 共 10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B 解析 隋炀帝时 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 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易错点是隋文帝 2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 灭 可知 这反映的隋朝末年农民战争造成的悲惨景象 隋朝末年农民战争爆发

12、的根本 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 B 本题考查隋朝灭亡 知道隋朝的灭亡是由于隋炀帝的暴政 本题考查隋朝灭亡 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 重视农 业生产 减轻农民负担 故了保障百姓利益 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故选 D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 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 答案 A 解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描 绘了开元时期人口众多 粮食丰盈 国库充实 百姓富足 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 故

13、选 A 本题以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 切入点 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 识记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5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 披蓑牵牛曲辕犁 可知 农业中使用曲辕犁 最早属于唐朝 唐朝 发明了生产工具 曲辕犁 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故选 B 本题以 披蓑牵牛曲辕犁 妇随犬奔桥中人 青山陋舍两夫妻 朝起暮归为哪般 这首小诗描绘的情形最早应出现在 为切入点 考查了唐朝的农业发展 曲辕犁 考查了唐朝的农业发展 曲辕犁 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 答案 C 解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历经坎坷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 很多诗作反 映了战争和

14、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 的真情实况 故有 诗史 之称 他被誉为 诗圣 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杜甫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唐诗的相关史实 第 6 页 共 10 页 7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很多国家形成了吸引力 当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先进的唐朝文化 故选 A 本题以遣唐使为切入点 考查唐朝与日本交往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注意准确识记遣唐使的有关内容 8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 万

15、里天竺大漠深 西风啸啸赴雷音 云山踏遍八十难 淘尽黄沙 万点金 求法百家西域记 译经千卷向佛心 慈恩塔下苍生渡 华夏脊梁映古今 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首七律诗描写的是玄奘西游 唐太宗在位时 玄奘从长安出发 经 丝绸之路 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 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取回大量佛经 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 大唐西域记 成为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 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 D 本题以 万里天竺大漠深 西风啸啸赴雷音 云山踏遍八十难 淘尽黄沙万点金 求 法百家西域记 译经千卷向佛心 慈恩塔下苍生渡 华夏脊梁映古今 这首七律诗描 写的是 为切入点 考查玄奘西游 考查玄奘西游 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

16、理解 注意对提供材料的研读 9 答案 A 解析 唐玄宗末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 8 年之久的叛乱 史称安史之乱 安 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藩镇割据的局 面形成 边疆不断告急 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 乱 故选 A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 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 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 转衰的转折点 10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知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 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通过分化事权的 办法 分割宰相的权力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充分强化皇权 故选 C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 注意识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 11 答案 B 解析 有一次 宋神宗想杀一失职臣子 却遭到大臣蔡确和章惇的反对 蔡说 祖宗 以来 未尝杀士人 臣等不想自陛下开始破例 神宗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但轻饶了他 又觉得不甘心 于是 神宗说 那就刺面流放外地吧 这时 章惇却说 如此 不若杀之 神宗问 何故 章惇说 士可杀 不可辱 神宗生气地说 快 意事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