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803365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教学文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10月24日18时05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两弹一星 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 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 科技发展战略 1 建国初期 迅速发展 建立科研机构 1949年成立中科院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以原子能 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为重点 2 文革时期 严重破坏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蓬勃发展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重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5年推行科技体制改革 制定实施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等 取得瞩目成就 1995年 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

2、年 月 日 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 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 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计划 纲要 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 坚持 有限目标 突出重点 的方针 选择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个领域 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 希望通过 年的努力 力争达到目标 863 计划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 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宗旨是 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

3、向农村 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 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 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其宗旨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 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 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火炬计划 二 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1 两弹一星 1 背景 1945年8月6日 日本广岛 小男孩 1949年8月29日 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发展 两弹一星 战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中国 60

4、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美苏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 维护中国的安全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核科学 2 两弹一星 成果 中国 两弹元勋 邓稼先 1924 1986 秦山核电站内部 大亚湾核电站 火箭和导弹技术 1960年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70年中远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 用 长征一号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 东方红1号 人造卫星 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钱学森著名火箭专家 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

5、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征火箭大家族 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 重量173公斤 比苏联 美国 法国 日本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 信号传递方式 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意义 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 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 东方红1号

6、 成功发射至2001年 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 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率达90 以上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 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 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 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 2 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 在经过 小时 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安全返回 9月25日晚上 中国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7、心乘坐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 其中一人将会进行出舱活动 袁隆平 74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身价超千亿 不为钱而活 三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A 袁隆平简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在2004年8日指出 全球有8 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饥饿的女孩 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B 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袁隆平接受以色列 沃尔夫奖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 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 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 两平 一是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2004年 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