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803175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设备设施配套与布局研究 答辩者 指导老师 1 总结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研究背景及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2 3 研究背景 另外 国家鼓励各地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 在规范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各地工程养护实际的指南或者手册 本文基于这个大前提 结合贵州省交通厅2013年重大科技项目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公路路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却日渐下降 当前 我国山区公路养护的现状是规模越来越大 而资金却极度缺乏 在这种情况下 选择合适的预养护

2、技术对其进行养护 对提高山区公路养护质量 降低养护中材料 能源 资金的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预防性养护的一种 近年来因其独特的优势 已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中逐步推广应用 但是该项技术在山区国省干线的应用还较少 因此有必要结合山区公路的地质地貌 气候特点进行系统研究 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山区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原则 4 研究意义 1 当前 我国山区国省干线公路需养护的路段里程长 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其进行预防性养护 一方面对拓展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 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2 鉴于我国山区国省干线公路的使用及养护现

3、状 研究适用于它的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对提高山区公路路面的养护质量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恢复路面使用性能 降低路面养护中材料 能源消耗 具有重大的意义 5 6 主要研究内容 1 对山区公路路面破损状况进行分类调查 并分析各类病害发生的机理 然后根据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适用条件 结合山区公路的特点及病害情况对该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2 对HIR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关键 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 山区公路原路面状况对再生混合料的影响 再生剂 新沥青 新集料的选择及用量分析等 3 对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进行研究 并总结出适合山区公路的质量控制方法 主

4、要包括温度的控制 热铣刨的控制 复拌工艺的控制等 4 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山区公路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并用该法评价其在山区公路应用的技术可行性 7 第三章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HIR技术施工工艺及原理 第四章山区国省干线公路HIR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第五章山区国省干线公路HIR技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键 第六章山区国省干线公路HIR预养护的实施效果评价 第二章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及预养护 第一章绪论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8 9 1 突发性 2 高速公路发生重 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多 4 具有事故高发路段 3 追尾碰撞事故多 5 夜间事故率高 调查路段 病害类

5、型 比例 10 1 2 1预防性分类 1 2 2就地热再生预养护方式的提出 HIR是对原沥青路面表层以下3 5cm的厚度范围进行再生 利用该技术实施沥青路面养护时 原路面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1 原路面病害集中在表面层 2 旧沥青路面整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路面结构和路基应当坚固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承载力和良好的排水能力 技术适用范围分析 表面封层类 稀浆封层 微表处 同步碎石封等 预防性养护沥青再生类 就地热再生 厂拌冷再生 厂拌热再生分类裂缝填封类 封缝 灌缝 薄层罩面类 热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 超薄磨耗层 1 2就地热再生预防性养护的提出 11 HIR需要使用专门的机械进行施工作业 这些机械体型

6、庞大 单机重量达数十吨 整机组作业长度能达100米 所以山区公路就地热再生施工现场应具有满足这些大型设备作业的条件 道路适用条件分析 1 作业条件 2 路面状况分析 12 s201公路现有使用质量检测结果 对照就地热再生的使用标准 s201公路适合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处理 HIR技术优势 1 它可以实现对原路面旧料100 的回收利用 以此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进而降低长距离运输新混合料的投入以及废料的二次运输 最大限度降低养护的材料成本及运输成本 同时又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 它是一种快速养护技术 一方面 再生施工不必封闭交通 对当地的交通影响小 另一方面 养护完毕后可较快开放交通 3 能较

7、好的处理原路面各类早期病害 且处理后路面满足相关规范对其性能的要求 4 再生层具有一定的温度 能保证其与原路面有较好的热连接 13 施工工艺总流程 14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可根据路面破损状况和修复后形成路面质量等级的不同 分为复拌再生法和加铺再生法两类 1 复拌再生法复拌型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步骤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通过加热机加热软化现有沥青层 而后采用铣刨机对旧路面铣刨翻松 最后在复拌机的搅拌器中将翻松的材料与再生剂和新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 接下来将再生料摊铺到路面上 按碾压工艺将其压实成型 最终形成再生路面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复拌型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流程 现场施工工艺 15 2 加铺再

8、生法加铺再生法是将旧路面材料翻松 然后通过专用机械将其搅拌均匀并整平 该整平层将作为原路面的下面层 同时 将新混合料加铺到该整平层上 形成全新路面的磨耗层 该法能有效处置裂缝 坑槽等早期病害 修复后的路面抗滑能力大幅提高 强度得到加强 其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加铺型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流程 16 2020 4 7 17 3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山区公路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山区公路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根据图中的设计流程 可以将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旧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与分析 2 再生剂的选择和用量确定 3 矿料级配的确定 4 新沥青选择和最佳用量确定5 再生沥

9、青混合料性能验证 18 原路面混合料所含沥青和集料是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性能特点对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和就地热再生施工效果影响非常大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原沥青路面材料的沥青性质 矿料含量在交通 温度 水等的作用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因此 必须对取样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1 旧沥青混合料级配分析 旧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与分析 筛孔尺寸 mm 19 2 沥青性能检测分析 三大指标试验 20 再生剂选择及用量 再生剂技术指标建议值 用量分析 21 新沥青的选择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再生新沥青标号的选择 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 交通性质 原路面混合料类型 再生混合料所处的功能层以及施工方法等

10、 同时 应注意不同种类沥青之间的相容性 新沥青用量确定 就地热再生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是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确定的 这与新拌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是相似的 不同之处在于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 需要以新沥青用量为中值 用 这五个沥青用量水平通过马歇尔方法来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OAC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 考虑到西南山区公路一般都具备影响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三因素 降水 高温 以及冻融循环 因此 在对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时 应特别注意对其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进行分析 22 在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 温度贯穿于始终 是控制施工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1 影响因素分析 外界因素 内在因素

11、 2 作业模式 23 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温度控制技术指标 24 热铣刨工艺 复拌工艺 摊铺碾压工艺 接缝施工 铣刨厚度控制 再生剂添加计量控制 新料的添加量控制 新旧料热态拌合均匀性控制 摊铺控制 碾压控制 一般接缝处理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特殊接缝处理 完工接缝处理 25 5实施效果评价 技术性分析 路面平整度 渗水系数 抗滑性能 国际平整度 IRI 行驶质量指数 RQI 构造深度 摩擦系数 26 综合性能评价 1 评价方法 层次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a确定评价对象及评价标准 b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应权重 c计算灰色关联度系数 d计算灰色关联度 若关联度 i最大 则第i个方案优于其他方案 27 2

12、实施效果评价 再生路面综合性能评价层次图 各方案路面性能的加权关联度 选取了通过微表处以及薄层罩面的试验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以此对就地热再生后路面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 根据上表分析可知 s201公路在经上述各类方案处理以后 经就地热再生后的路用效果最好 28 6结论 在考虑西南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不同病害类型 成因及山区公路独有的地势地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现有预防性养护技术适用范围 确定西南山区国省干线公路适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预养护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影响山区公路再生路面性能的主要因素 在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时 应重点对再生剂 新沥青 新集料的用量以及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控制 影

13、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 主要包括全过程温度 铣刨深度 再生剂用量 新混合料用量 新旧混合料均匀性 摊铺厚度 碾压次数 横接缝处理等 必须在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建立了以灰色关联分析为基础的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后路面综合性能评价的模型 并通过该模型对再生路面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 得出就地热再生在山区公路应用的效果良好 29 6不足及展望 1由于HIR技术的应用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所以选择适合的养护时间以方案才能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这就要求养护工作者建立健全的路面性能检测方案 及时准确的把握路面状况的变化趋势 并据此采取适当的就地热再生技术 2山区公路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尚不成熟 施工中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此提高该技术在山区公路应用的技术及经济效果 3本文对HIR技术效果的评价试验 仅能反映该技术运用后路面的性能状况 其实施若干年后的技术效果仍有待检验 因此 该技术在山区公路的适用效果 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30 谢谢 31 2020 4 7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