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767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导学案 4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中央 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 一 明代皇权的空前强化 1 宰相制度的废除 2 内阁的出现 1 原因 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政务繁多 2 过程 3 评价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9 10 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3 宦官专权 明代皇帝厌政 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 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 宦官 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 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 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 也是利用 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4 特务统治 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 利用

2、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 设立厂卫机构 监视侦察官 民行为 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 受皇帝直接领导 二 清朝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1 设立军机处 1 背景 清初 仿照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部 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1 康熙帝时 为扩大皇权 在宫内设南书房 2 设立 办理西北军务 雍正帝时设立 3 职能 接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12 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 特点 组织形式特殊 皇帝直接挑选亲信任军机大臣 人数无定制 地位显要 本身无独立性 完全听命于皇帝 跪受笔录 机构精干 人员干练 办公于内廷 近于皇帝 办事效率高 保密性强 便于集权 办理政务迅

3、速 机密 君主旨意畅通无阻 是皇权高度膨胀 13 的产物 5 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 14 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15 2 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 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 密折制度始 于康熙晚年 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 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 增添皇权的神秘 感 二是起到了使官员 尤其是同僚 相互告密的作用 二 地方 中央集权继续加强和因地制宜设置地方体制 一 三司分权 设立督抚 1 明代 1 内容 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度 地方最高层级的省 布政司 设三司 使

4、以分其权 布政司的布政使管民政 财务 按察司的按察使掌刑法 都指挥使司 都 16 17 司 的都指挥使掌兵务 调兵则由中央 18 19 2 作用 这种地方最高层级统治的分权体制 有利也有弊 有利 方面 分散了地方最高层级长官的权力 避免了其坐大割据及其对中央的威胁 20 不利 方面 事权散置 协调不利 尤其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应对 在遇到地方叛乱的时候 调动部署军队 征用军粮物资就不顺畅便捷 步调无法一致 3 演变 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 巡抚 职权在三司之上 代表中央到该地区直接节 制三司 统一征调军队 军粮物资 集中指挥 明代的督抚 还不是以省为单位的固定辖区 具有临时性 多担任军事方面的职责

5、2 清代 发展了督抚制的利的方面 使督抚成为按省设置的省级最高长官 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 统辖布政使 按察使这两司 清代省级的都司取消 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 尤 其是总督 节制一省 两省或三省的省级最高武官提督 总兵及管辖区的绿营兵 是清代实 施地方要地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 二 清代对边疆地区管理 实行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 保持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政策 1 设理藩院 地位与六部相同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兼管蒙古 新疆 西藏行政 21 2 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 用 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 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 驻藏大臣和达赖 班禅

6、共同管理 西藏地区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又称土司改流 改土设流 废土 22 改流 始于明代中后期 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 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 流官 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 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 土司即少数民 族的首领 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 同时加强中央对 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三 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明清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同时 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 明代户籍制度严密 军民人等 出行超过百里 要在官府办理通行证 关津要隘 时刻盘查 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 格 城市中以坊

7、街 胡同编排 县以下乡村设乡 都 保 庄 各地名称不同 但组织系 统直达居民百姓 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 1 2019 济南统考 剑桥中国明代史 指出 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 这促使御史 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 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 僭越皇权 材料反映 的是 A 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 明初社会矛盾的激化 C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 解析 材料 胡惟庸作为宰相 被告发僭越皇权 反映的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故 A 项 正确 社会矛盾范围太广泛 题意只是提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故 B 项错误 题目中并未体 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故 C 项错误 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本原因是宰

8、相制度威胁君主专制 胡 惟庸专权只是契机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 2019 滨州调研 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 即由大理寺 刑部 都察院三机关组成 三法司 会审重大案件 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 大理寺为复核机关 都察院为中央监察 机关 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 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 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 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 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明朝的司法审判制度 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 有利于增强 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而不是提高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 三法司会审 重大案件 与君主专制得到空

9、前强化无关 故 C 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大理寺 刑部 都察 院分工明确 没有权力交叉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3 2019 孝义摸底 从康熙帝开始 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 皇帝朱批后发 回 这样既快又保密 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 雍正时扩大到 1 200 余人 这反映了 清朝 A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D 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解析 根据材料 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 雍正时扩大到 1 200 余人 可知 清 朝封建君主对地方的监控和管理日益细密和严苛 这必然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故 A 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地方的权

10、力调整 而且这些官员也未必都是地方的封疆大吏 故 B 项错误 密奏是一种秘密的奏报方式 并不等同监察机构 故 C 项错误 密奏权的推行 并不利于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 2019 长沙模拟 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 掌厘治军民 综 制文武 察举官吏 修饬封疆 其意图是 A 扩大地方的权力 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 整饬地方的吏治 D 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中明清总督的职能 掌厘治军民 综制文武 察举官吏 修饬封疆 可知总督将行政权 军事权 监察权集于一体 以改变各省权力分散的局面 提高地方行政 效率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5 2019

11、石家庄调研 秦朝 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 东汉 尚书台被置于禁宫 之内 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 唐长安大明宫内 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 左右 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 以上变 化表明 A 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 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解析 以上官署的变化 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 与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无关 故 A 项 错误 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的变化 进而影响城市布局 故 B 项正确 以上官署的变化服 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 并不能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故 C 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君主专 制的加

12、强 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命题点一明朝内阁制的性质 权限和作用 史料实证 史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 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解读 史料一信息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指六部相互牵制 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 揭示出明朝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 加强了皇权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 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史料三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 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

13、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 中国传统政治 解读 史料二信息 论思顾问 终以取祸 反映出阁臣仅限顾问 不具宰相之权 一时威胁到君权 还会招来灾祸 从本质上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史料三 内阁学士也只 是皇帝内廷的秘书 表明明代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 不具备宰相的权力和地位 探究 1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朝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 有小人 结合史料一分析 明太祖为防止丞相擅权 采取了哪些措施 试答 措施 罢除丞相职位 权力分给六部 并直接隶属于皇帝 探究 2 依据史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内阁与宰相在与皇帝的关系上有何 根本不同 试答 不同 对皇权的制约方

14、面 后者可制约皇权 而前者不能 历史理解 中国古代丞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比较 丞相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丞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 职 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 任 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素养提升注重历史解释 挖掘 深层隐含 练习 1 2019 银川统考 据 明史 记载 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 对国家事务 鲜所 参决 目正统后 始专命内阁条旨 而 终天顺之世 李 贤为首辅 吕原 彭时佐之 然贤委任最专 以上变化表明 A 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 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 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 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解析 材料中未提到内

15、阁首辅专权现象 A 项错误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 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B C 两项错误 材料中 专命内阁条旨 表明内阁参与国事决策 D 项正确 答案 D 思维升华 注重 依据材料说话 解答历史题 教材明确指出明代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只具有票拟权 上题题干 专命内阁条 旨 说明了内阁参与国事 类似的还有察举制 课本主要介绍了西汉时的察举制 其选官标 准主要是品德和才能 而东汉时的察举制则较为注重门第族望 同样的制度在西汉与东汉实 施的情况明显不一样 所以 我们在思考这类问题时 一定要注重从题干史料中获取信息 把握其与各选项的对应关系 不能拘泥于教材所述

16、受其限制 命题点二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史料二 到雍正七年 1729 年 因西北用兵 往返军报频繁 内阁距内廷太远 皇帝不 便亲授机宜 故在这年元月 在内廷设立军机处 其全称为 办理军机事务处 史料三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 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 解读 史料一信息 明无善治 是因为 高皇帝罢丞相 表明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 的制约作用 史料二信息 用兵西北 揭示了军机处设立的背景 太远 不便亲授机宜 反映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适应军事需要 史料三信息 样本四巨册 惟揣摹此 样本 说明官员拘泥规则 缺乏参政主动性 灵活变通性 揭示了君主专制造成体制僵化的 弊端 探究 1 依据史料一 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强化君权的措施 试答 措施 明初废丞相 设内阁 权归六部 清代设立军机处 探究 2 依据史料二 三 分析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试答 原因 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 品级不高 他们跪受笔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