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802667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 1 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 第二节流转税制 第三节所得税制 第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 第四节资源财产及行为税制 第五节国际税收 2 一 税收制度的概念 一 税收制度定义 是国家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 二 税制的分类 狭义的 是国家的税 暂行条例 实施细则 税收管理体制 征收办法等 广义的 还包括税务机构设置 计划会计统计 税务行政复议 征管组织形式等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3 三 税法 1 定义 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分类 一 按税法的效力 税收法律 税收法规 税收规章 二 按税法的内容 税收实体法

2、税法的核心 税收程序法 是税法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 按税法的地位 税收通则法 税收单行法 四 按税收管辖权 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 4 税制 税法 由立法机关 人大常委会通过和颁布 税收条例 征收办法 法规 虽未经立法机关通过 但由立法机关授权国务院和财政部通过或颁布 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四 二者的关系 税制的范围大于税法 5 单一税制的内容 第一层 税法 税收条例 征收办法和规定 第二层 各种税的实施细则 第三层 充补规定 通知 批复 第四层 地方上制定的各种执行办法 6 二 税收要素 税收要素 征税对象 纳税人 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减免税 7 一 征税对象 又称课税客体 征税对象 指对什

3、么东西征税 是征税的目的物 例 企业所得税 企业生产经营和其它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 个人的工资 劳务报酬和财产租赁所得 营业税 营业收入和业务收入等 8 1 税目 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 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划分税目的目的 1 进一步明确征税范围 2 便于规类 明确税率 3 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体现国家不同的经济政策 9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10 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各种收入 工资 利润等 是税收收入的来源 或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如 个税 个人的收入 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经营利润 3 税源 2 计税依据 是征税时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计量单位或征收标准 从价计征 计税收入额 课

4、税对象数量x计税价格从量计征 计税数量为课税对象的重量 件数 体积 11 1 自然人 二 纳税人 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 法人 1 依法成立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取得营业执照 2 有自己支配的财产或经营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 12 4 负税人 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所得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商品课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3 扣缴义务人 是税法规定的 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3 三 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意义 实际税率反映了纳税人的真实的纳税负担

5、水平 名义税率 税法上规定的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 实际税率 在实际征税中 由于计税依据 税率制度的原因 造成实际纳税额与应纳税额不一致 14 1 比例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等比关系 15 税率 三种形式 1 单一的比例税率 2 差别的比例税率 3 幅度的税率 16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17 比例税率简单 但调节收入的效果不大 18 2 累进税率 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加 征收的比例也随着升高的税率 1 额累 以课税对象的绝对额为依据划分级数 2 率累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1 累进税率 2 累进功能 3 累进依据 1 对课税对象等级的划分 2 对税率的设计 1

6、9 4 累进形式 全额累进税率 纳税人全部课税对象都按相应级次的税率来计算税款 超额累进税率 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 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额累 20 工资 薪金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1 个体工商户 经营所得税率表 22 全累方法 税负不公 特别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 例如 甲 应纳所得额49990元乙 应纳所得额50050元甲税 49990 x30 14997元乙税 50050 x35 17517 5元收入相差 60元纳税相差 2520 5元 超累方法 甲税 5000 x5 10000 5000 x10 30000 10000 x20 49990 300

7、00 x30 10747元 23 乙税 甲税 20 5元 乙税 5000 5 10000 5000 10 30000 10000 20 50000 30000 30 50050 50000 35 10767 5元 累进税率优点 能体现税负公平的原则 速算扣除数 全累税额 超累税额 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x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24 4 累进形式 全率累进税率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纳税人全部课税对象都按相应级次的税率来计算税款 超率累进税率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 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率累 率累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

8、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25 级数级距增值额 扣除金额税率速算扣除系数1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金额50 部分30 02增值额超过扣除金额50 100 部分40 5 3增值额超过扣除金额100 200 部分50 15 4增值额超过扣除金额200 部分60 35 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 增值额 适用税率 扣除金额 速算扣除系数 26 全累与超累的对比 A 名义税率相同 实际税率不同 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B 级距的临界点 实际负担不同 全累不合理 超累合理 C 各个级距的税负变化上 全累变化急剧 超累变化缓和 D 计算方法上全累简单 超累复杂 27 5 税率的累退性 征税对象数量越大 则实际税率越低 2

9、8 3 定额税率 是对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 三种形式 1 地区差别的定额税 2 幅度的定额税率 3 分级的定额税率 29 2 狭义的纳税环节 是每一种税的纳税环节 四 纳税环节 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 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1 广义的纳税环节 是全部课税对象在再生产活动中的分布情况 1 一次课征制 指在一个流转环节定额税 2 二次课征制 指在两个流转环节 3 多次课征制 在每一个环节都征 3 三种课税制度 30 纳税期限的含义 五 纳税期限 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是固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1 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 根据纳税税款的多少 逐户核定 2 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是纳税

10、人计算与缴纳税款的时间 31 六 减税 免税 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规定 32 第二节 流转税制 一 流转税概述 流转税概念 是以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的总称 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交易额 商品的流转额 非商品的流转额 是企业 事业单位 以及个体经济因向社会提供劳务服务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33 一 我国现行流转税制的布局 基本税种有 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和关税 二 流转税要素的设计 1 征税范围的选择 一般营业税 对商品和劳务营业行为所发生的营业额征税 把全部商品额列入征税范围 主要有 增值税 营业税 一般产品税 对特定商品的交易额征税 是对生产和进口环

11、节的工业品及收购和销售环节的农业品征税 主要有 消费税 34 2 纳税环节的选择 流转环节的多样性 工业品 生产 批发 零售 农产品 收购 批发 零售 在设置征税环节上应考虑征税管理的简便及税收调节作用的发挥 征税环节的选择 主要有 增值税 道道征税 消费税 在生产环节 考虑 财政收入税收负担 35 3 计税依据的选择 从价定率 按商品的销售价格从价计征是商品税的基本原则 使税收与商品的销售收入相联系 使税收具有一定的弹性 从量定额 按商品的数量 体积等征税 对于企业的商品价格提高后 税收负担并没有提高 有利于企业改进包装 36 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价内税 在计税价格中包含了税金在内 含税价

12、 成本 利润 税金 不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价外税 在计税价格中不包含了税金在内 将流转税金在商品价格以外 从价定率 37 三 流转税特点 三种特点 1 流转税的建立必须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 2 流转税额只同流转额大小有关 同成本 费用高低无关 3 流转税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38 增值税是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适合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需要而产生的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税收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第 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 s 亚当斯和当任德国政府顾问的学者威尔海姆 F 西门子博士首次提出增值税的没想 当时他们称自己的设想是一个 精巧的

13、销售税 增值税的产生是因为传统的 按商品全部流转额征税的阶梯式流转税制所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 已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桎梏 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39 四 流转税的作用与弊端 1 作用 保证收入 配合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 2 弊端 对全部的流转额征税 税收负担不合理 阶梯式商品税整体负担率表 40 二 增值税 以法定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一 增值税的概念 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W C V M中V M为增值额 1 关于增值额的理解 41 2 增值额制度的比较 局部实行工业制造环节 法国 菲律宾等 工业制造和商业批发环节 非洲的一些国家 工业制造 商业批发和零售环节及服务业

14、实行 全面实行包括工业制造 商业批发 零售环节以及农业环节和服务业 优点 消除了多环节阶梯式流转税的税负不公的消极因素 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 有利于简化征收管理 实施的范围不同比较 42 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同 1 生产型 增值税即销售收入中只扣除外购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 对固定资产折旧部分不扣除 课税对象与 国民生产总值 统计指标一样 2 收入型 增值税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 和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值 课税对象与 国民收入 统计指标一样 3 消费型 增值税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 对纳税期内的全部固定资产也扣除 课税对象只限于消费资料 43

15、假定某企业报告期销售额为78万元 外购的原材料等流动资产为24万元 购入的固定资产为40万元 当期计入成本的折旧费5万元 不同的法定增值额 项目 国别 允许扣除外购的流动资产 法定的增值额 增值税的类型 法定的增值额同理论增值额的差额 甲国乙国丙国 0540 544914 50 35 242424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44 1 税率档次较少单一税率 挪威 丹麦等 差别税率 基本税率及几个不同的税率 2 原因A 增值税包括工业制造 商业批发 零售环节以及农业环节和服务业 单一税率 便于计算税额 B 大多数国家实行增值税与消费税交叉征收 用增值税保证普遍征收 用消费税进行税收调节 税率的运用不同比

16、较 45 1 直接计算法 增值额 税率加法 增值额 工资 利润 租金 其他减法 增值额 本期销售额 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 2 扣税法应纳税额 销售额 增值税率 本期购进中已纳税额 征税方法的不同比较 46 1 不重复征税 具有中性特征 二 增值税的特点 47 2 多环节征税 新型流转税 全环节的 道道征税又避免了重复征税 48 3 逐环节征税 逐环节扣除 最终消费者是税款的全部承担者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已经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公布 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50 1 征税范围 三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内容 P25 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 修理 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 都属于增值税的范围 混合销售 一项销售行为中 即包括销售货物又包括销售非应税劳务 A 对从事货物的生产 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一律征增值税B 对于其它单位和个人征营业税 指应交营业税的交通运输 建筑业 金融保险业 邮电通讯业 文化体育业 娱乐业等征税范围的劳务 非应税劳务 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