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豆产业体系2011年中期汇报JAAS(三月)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2802628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豆产业体系2011年中期汇报JAAS(三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食用豆产业体系2011年中期汇报JAAS(三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食用豆产业体系2011年中期汇报JAAS(三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豆产业体系2011年中期汇报JAAS(三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豆产业体系2011年中期汇报JAAS(三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 2030 刘旭中国农业科学院 汇报提纲 一 规划背景二 思路原则目标三 任务体系行动四 保障措施 1 战略地位2 研究状况3 国际竞争4 国家需求5 规划依据 一 规划背景 1 战略地位 一 规划背景 1955 1975全面征集分散保存确立学科1975 2000重点收集库圃保存评价利用2000 制定规程发布纲要研究利用 2 研究状况 一 规划背景 收集全球化 我国迫切需要引进国外资源 3 国际竞争 一 规划背景 研究利用规范化 产权化 垄断化 3 国际竞争 一 规划背景 4 国家需求 我国特有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种质资源丰富与育种材料贫乏的矛盾

2、仍然未得到缓解 并有继续加剧的趋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有效交流与共享亟待加强 一 规划背景 5 规划依据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 2011 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办发 2013 10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一 规划背景 二 思路原则目标 方针 广泛收集 妥善保存 深入评价 积极创新 共享利用核心 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问题 解决保护利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难题需求 满足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重大需求 1 总体思路 2 基本原则

3、 异位保存与原位保护相结合有效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能力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资源共享与产权保护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 二 思路原则目标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 以国家规划的形式 首次提出了 在保护中利用与在利用中保护 的协调发展问题 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死库 变 活库 资源共享与产权保护相结合原则 首次明确提出种质资源登记制度 实行差别化管理 权益化激励 对创新资源依规赋权交易 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 2 基本原则 二 思路原则目标 3 发展目标 资源保存总量2020年55万份2030年78万份鉴定评价发掘2020年5万份2030年10万份500份1000份共享利用体系2020年认定2030

4、年完善 二 思路原则目标 三 任务体系行动 依据种质资源收集 保存 评价 创新与利用的五个研究节点 抓住最紧迫 最关键 最薄弱的环节 规划 设置了四项任务 三个体系 并将任务 体系具体化 落实 为五个行动 各个行动明确提出了 为什么做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在什么时间做 等具体要求 充分体现了本 规划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任务一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对应行动 一 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二 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行动任务二 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对应行动 四 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评价行动 五 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行动 三 任务体系行动 任务 体系与行动的关系

5、任务三 深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对应行动 分散于 一 至 五 行动的相关基础研究之中任务四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对应行动 三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监测行动 任务与行动的完成都依赖于体系建设 任务 体系与行动的关系 三 任务体系行动 任务一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全面普查 系统收集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重点引进作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的优异种质资源 对新收集资源整理编目入库保存 对特异资源 多年生及无性繁殖作物通过试管苗 超低温 DNA等方式进行复份保存 三 任务体系行动 1 主要任务 1 主要任务 任务二 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规模化发掘控制作物产量 品质 抗逆 养分高效

6、利用等性状的基因及其有利等位基因 并进行功能验证 创制高产 优质 高效 广适 适合机械化等目标性状突出和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 三 任务体系行动 任务三 深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开展作物起源演化与农艺性状演变趋势研究 阐明资源与社会 环境协同进化规律和有效保护机制 开展核心种质与资源多样性研究 阐明野生种 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的演化关系 以及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有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 三 任务体系行动 1 主要任务 任务四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定期监测种质库 圃 和原生境保护点保存资源的活力与遗传完整性 及时繁殖与复壮 实现安全保护 完善种质资源分类管理标准 为种质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1

7、 主要任务 三 任务体系行动 2 体系建设 体系一 完善以长期库为核心 以中期库 种质保存圃和原生境保护点为依托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研究制定种质资源库 圃 认定标准 对现有种质资源库 圃 进行认定 完善现有种质库 圃 设施 新建一批综合性种质圃 完善并建设一批野生近缘植物原生境保护点 三 任务体系行动 2 体系建设全面保护体系 三 任务体系行动 2 体系建设 体系二 拓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 圃 功能 建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体系开展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大规模表型精准鉴定 基因型高通量鉴定 功能基因深度发掘 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综合中心 在全国一级生态区 从现

8、有种质资源库 圃 品种改良 分 中心等 择优建立一批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区域 分 中心 三 任务体系行动 2 体系建设精准鉴评体系 三 任务体系行动 2 体系建设 体系三 完善以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为核心 种质保存库 种质保存圃 原生境保护点 鉴定评价中心为网点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体系依托现有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各有关库 圃 保护点 鉴评中心等网点负责原始数据采集 提交 数据信息系统实时汇集 处理 发布信息 并提供网上查询 申请 获取服务 三 任务体系行动 2 体系建设共享利用体系 三 任务体系行动 行动一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关键

9、点 将传统的 出门一把抓 回来再分家 修正为 先农民认知 地理 生境等信息 后收集 社会 经济 环境等对资源演变趋势的影响保存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目标 查清本底 收集资源10万份 入库保存7万份 3 行动计划 三 任务体系行动 行动二 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行动关键点 栽培种起源国家 多样性中心分布国家的选择我国亟需资源的确定与国际友好合作目标 引进我国缺乏的优异种质资源13万份 使我国保存的国外种质资源比例提高到30 3 行动计划 三 任务体系行动 行动三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监测行动关键点 无损活力监测保存种质活力与遗传完整性监测保存不同年限种质活力与预警技术超低温等多种保存方式的可靠性

10、目标 安全保存 3 行动计划 三 任务体系行动 行动四 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评价关键点 由传统的单一性状 单一环境鉴定 向适宜生态区多性状 多环境鉴定的科学转变育种与生产关键新基因的发掘目标 完成15万份次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状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 发掘育种与生产关键新基因 解决种质资源丰富与育种材料贫乏的矛盾 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 任务体系行动 3 行动计划 行动五 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行动关键点 把栽培种丢失的基因寻找回来目标性状突出 剔除遗传累赘 建立分子标记 育种能用且高效利用目标 创制新种质1500份 三 任务体系行动 3 行动计划 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内相关法律 建立农作物种

11、质资源登记 共享 产权保护等制度 修订完善与国际相关法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规范种质获取和信息反馈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防止资源流失 四 保障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各地要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 将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国家通过实施种子工程等项目 支持资源保护 鉴定评价 共享利用等能力建设 鼓励种子企业 科研机构 公益性组织以及国际机构参与资源保护 利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 开展开发利用工作 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四 保障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绩效考核和人才评价机制 重点支持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推动创新种质与相关技术挂牌交易 提供共享利用效率 调动科技人员

12、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 切实提高保护能力 3 创新人才评价与资源保护机制 四 保障措施 本着安全 主导 规范的原则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积极参加相关条约或协定谈判以及规则制定 增加话语权 加强与世界各国相关机构的合作 以及与作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国家的合作 实施一批国际合作项目 加大优异资源引进力度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 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 加强农业 发改 科技 财政等部门的密切合作 研究重大问题 各地要明确农作物种质资源主管部门 强化组织协调和保障 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单位要明确责任主体 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

13、贯彻落实规划要求 5 加强组织领导 四 保障措施 上述五条保障措施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以下提法均为以文件的形式首次出现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 共享 产权保护等制度将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推动创新种质及其相关技术纳入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挂牌交易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各地要明确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主管部门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单位要明确责任主体 接受社会监督 四 保障措施 结语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 2030 是首次以政府文件给予种质资源的最高待遇 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种质资源具有公益性 基础性和长期性等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相信在各级领导部

14、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 种质资源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亦将对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刘旭中国农业科学院 提纲 一 立项背景二 主要目标三 重点任务四 组织实施五 进度安排六 2016年工作计划 1 作物种质资源属战略性资源 一 立项背景 具有公益性 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满足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重大需求的物质基础 属战略性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2 跨越三十余年的全国普查有利于查清本底变化 我国曾分别于1956 1957年和1978 1983年 开展了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30余年过去了 社会 经济

15、 环境 种植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大变化对种质资源的数量 质量和演变趋势有何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1981年有野生稻分布点1342个 至2009年仅剩325个 一 立项背景 采集地 四川得荣县白松乡民族 纳西族历史 祖先传下来分布 海拔2790m 新纪录农民认知 质优 更适宜于风湿和糖尿病人食用 26元以上 斤 3 开展第三次全国普查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各地有哪些名特优资源 品种 名特优的科学依据 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 一 立项背景 全面查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本底明确社会 经济 环境 种植业结构变化对种质资源演变趋势的影响了解各地名特优品种及野生近缘植物的时空分布状况收集各类作

16、物种质资源10万份 编目入库7万份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二 主要目标 本项目 行动 主要由普查和系统调查两部分组成普查与征集 全面普查2228个农业县各类作物种质资源 征集种质资源4 4 5万份 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选择种质资源丰富的665个农业县 组织专业调查队伍 深入村 户 田间进行实地调查 抢救性收集资源5 5 6万份 三 重点任务 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 对收集的10余万份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鉴定评价 并编目入库 圃 保存7万份 数据库建立与信息共享 建立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布 图像和地理生态数据库 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开放共享 报告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布与演变综合调查报告 名特优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报告等 三 重点任务 1 总体原则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集中全国相关力量 坚持中央与地方 行政与科研 普查与调查 征集与收集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完成项目重点任务 实现预期目标 四 组织实施 国家级行动领导小组 农业部成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 余欣荣副部长任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