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541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9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化学苏教版导练大一轮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 10.6物质的定量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 请按住版 请按住 Ctrl Ctrl 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 合适的观看比例 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合适的观看比例 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文档返回原板 块 块 课时提升作业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三十五 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定量分析 1 下列技术手段或仪器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电子天平可直接称出某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B 用 pH 计测定溶液的 pH C 用移液管量取 25 00 mL 溶液 D 用 25 00 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14 80 mL NaOH 溶液 解析 选 A

2、单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极小 难以用电子天平直接称 出 2 用基准物质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时 不正确的是 A 测定食醋中醋酸的浓度时 需要用浓度约为 0 100 0 mol L NaOH 标准溶液 可以直接取 NaOH 固体配制 0 100 0 mol L NaOH 溶液进行 滴定 B 标定碱液的基准物质很多 如草酸 苯甲酸 邻苯二甲酸氢钾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 C 在酸碱滴定中 每次指示剂的用量很少 仅用 1 2 滴或 2 3 滴 不 可多用 D 若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水后加热溶解 不等其冷却就进行滴定 对标 定结果有影响 解析 选 A 由于 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和水分

3、 不能直接 配制碱标准溶液 而必须用标定法 A 项错误 作为定量分析用的基 准物质应具有摩尔质量较大的特性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大 且不易吸收水分 是标定碱的一种良好的基准物质 B 项正确 指示 剂本身呈弱酸性或碱性 若使用较多指示剂势必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C 项正确 终点是根据酚酞的变色来判定的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pH 8 2 10 因此 如果在热的溶液中滴定影响酚酞指示剂的变色范 围 D 项正确 3 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 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 验误差的是 A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需用盐酸标准液润洗 B 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 立即装入一定体积的 NaOH 溶液后进行滴

4、定 C 往盛有 20 00 mL NaOH 溶液的锥形瓶中 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后进 行滴定 D 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 再用 NaOH 溶液润洗 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 NaOH 溶液 解析 选 D 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 制取实验结束后 取出 B 中试管冷却结晶 过滤 洗涤 该实验 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2 若对调 B 和 C 装置的位置 填 能 或 不能 提高 B 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探究 3 在不同条件下 KClO3可将 KI 氧

5、化为 I2或 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 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其中系列 a 实验的记录表如 下 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1234 0 02 mol L 1 KI mL1 01 01 01 0 KClO3 s g0 100 100 100 10 6 0 mol L 1 H2SO4 mL03 06 09 0 蒸馏水 mL 9 06 03 00 实验现象 系列 a 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设计 1 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 若 2 号试管实验现象为 黄色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 显蓝色 假设氧化产物唯一 还原产物为 KCl 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

6、 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下图装置 加热 15 0 mL 饱和氯水 试样 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 根据下列资料 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不必描述操作 过程的细节 资料 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次氯酸或氯气可被 SO2 H2O2 FeCl2等物质还原成 Cl 解析 1 制取实验结束后 由取出 B 中试管进行的操作 冷却结晶 过滤 洗涤 可知 该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玻璃棒 胶头滴管 2 Cl2与热的 KOH 溶液反应生成 KClO3 KCl 和 H2O 与冷的 KOH 溶液反应生成 KClO KCl

7、 和 H2O 因此 若将装置 B C 的位置对调 可以除去 Cl2中的杂质气体 HCl 故能提高 B 中 KClO3的产率 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KI KClO3的物质的量 及浓度不变 改变的是硫酸溶液的体积和水的多少 二者的总体积相 等 由此可见系列 a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 物的影响 设计 1 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 比较影响结果 根据 2 号试管实验现象为 黄色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 液显蓝色 证明生成了 I2 若氧化产物唯一 还原产物为 KCl 根据氧 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及元素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Cl 6I 6H Cl

8、3I2 3H2O 4 该小组设计的实验 3 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存在 Cl2的重新溶解以及 HClO 分解 生成 HCl 和 O2等 无法测定试样含氯总量 5 由于 HClO 具有强氧 化性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因此实验设计时不能用酸碱指示剂 可以利 用氯水的强氧化性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H2O2溶液 H2O2把氯元素 完全还原为 Cl H2O2被氧化成 O2 然后加热除去过量的 H2O2 冷却 再 加入足量的 AgNO3溶液 过滤 洗涤生成的 AgCl 沉淀 干燥后称量沉 淀质量 结合氯原子守恒即可确定其中含有的氯元素的质量 答案 1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胶头滴管 不填 胶头滴管 也可

9、 2 能 3 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硫酸浓度为 0 的对照实验 Cl 6I 6H Cl 3I2 3H2O 3 4 因存在 Cl2的重新溶解 HClO 分解等 此方案无法测定试样含氯总 量 或其他合理答案 5 量取一定量的试样 加入足量的 H2O2溶液 加热除去过量的 H2O2 冷却 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称量沉淀质量 或其他合理答案 5 K3 Fe C2O4 3 3H2O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 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 化剂的主要原料 它是翠绿色晶体 溶于水 难溶于乙醇 110 下失 去结晶水 230 分解 可以铁屑为原料制备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Fe s H2SO4FeS

10、O4 H2 FeSO4 H2C2O4 2H2O FeC2O4 2H2O H2SO4 2FeC2O4 2H2O H2O2 H2C2O4 3K2C2O42K3 Fe C2O4 3 6H2O 制备流程如下 1 步骤 加入稀硫酸要过量 其目的是 2 步骤 操作为在沉淀中加入饱和 K2C2O4溶液 并用 40 左右水浴 加热 再向其中慢慢滴加足量的 30 H2O2溶液 此过程中水温需保持 40 左右 可能的原因是 3 步骤 煮沸的目的是 4 步骤 操作包括 过滤 洗涤 干燥 5 步骤 操作中所用洗涤剂最合适的是 填选项字母 A 草酸钠溶液 B 蒸馏水 C 乙醇D KCl 溶液 6 为测定产品的纯度 用酸

11、性 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反应如下 2Mn 4 5C2 16H 2Mn2 10CO2 8H2O 2 4 称取 5 00 g 产品溶于水 配制成 100 mL 溶液 取出 20 mL 于锥形瓶 中 用 0 100 0 mol L 1酸性 KMnO4标准溶液滴定 滴定终点时 消耗 KMnO4 标准溶液 24 00 mL 滴定过程中发现 开始滴入一滴 KMnO4标准溶液 紫红色褪去很慢 滴入一定量后紫红色很快褪去 其原因是 计算得产品中 K3 Fe C2O4 3 3H2O M 491 0 g mol 1 的百分含量 为 假设产品中的杂质不与 KMnO4反应 下列操作会引起滴定结果偏高的是 A

12、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 立即装入标准溶液 B 滴定前尖嘴部分无气泡 滴定后有气泡 C 摇动锥形瓶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D 接近终点时 用蒸馏水冲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 解析 以铁屑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 K3 Fe C2O4 3 3H2O 的流程 铁和硫酸反应 Fe H2SO4 FeSO4 H2 硫酸亚铁和 草酸反应 FeSO4 H2C2O4 2H2O FeC2O4 2H2O H2SO4 加入草酸钾 双氧水生成 K3 Fe C2O4 3 3H2O 1 添加过量稀硫酸 可使铁粉完全溶解 同时还能抑制溶液中 Fe2 的 水解 2 温度保持 40 左右 可防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 温度太低影

13、响反应速率 3 为防止过量过氧化氢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需要借助煮沸除去 4 通过将浓缩后的溶液冷却结晶 过滤 洗涤 干燥后得到产品 5 为减小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溶解 提高产品的量 步骤 可选择 乙醇作洗涤剂 6 滴定过程中发现 随着滴入 KMnO4标准溶液 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可 能原因是反应中生成的 Mn2 起催化作用 加快反应速率 设产品中 K3 Fe C2O4 3 3H2O 的物质的量为x 5K3 Fe C2O4 3 3H2O 15C2 6Mn 2 4 4 56 x 24 00 10 3 0 100 0 mol 5 6 24 00 10 3 0 100 0 x 2 10 3 mol K3

14、Fe C2O4 3 3H2O 的质量为 2 10 3 491 0 0 982 g K3 Fe C2O4 3 3H2O 的质量分数 100 98 2 0 982 1 由c 待测 可知 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液润洗 标准 标准 待测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 立即装入标准液 标准液浓度减小 消耗标准 液体积增大 测定结果偏高 故 A 符合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无气泡 滴定后有气泡 读取标准溶液体积减小 测定结果偏低 故 B 不符合 摇动锥形瓶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说明消耗标准液减少 测定结果偏低 故 C 不符合 接近终点时 用蒸馏水冲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 滴 导致消耗标准液增多 测定结果偏高 故 D 符合

15、 答案 1 使铁屑充分利用 同时制得的 FeSO4溶液呈酸性 防止 Fe2 的 水解 2 温度太高双氧水容易分解 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 答案合理即可 3 除去过量的双氧水 4 冷却结晶 5 C 6 生成的 Mn2 起催化作用 98 2 A D 1 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 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际工作 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 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下列对几种具体 的滴定分析 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 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 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用标准酸性 KMnO4溶液滴定 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 KMnO4 浅 红色

16、B 利用 Ag SCN AgSCN 原理 可用标准 KSCN 溶液测量 AgNO3 溶液浓度 Fe NO3 3 红色 C 利用 2Fe3 2I I2 2Fe2 用 FeCl3溶液测量 KI 样品中 KI 的 百分含量 淀粉 蓝色 D 利用 OH H H2O 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 酚酞 浅红色 解析 选 C 滴定反应一旦开始就有 I2生成 溶液就呈现蓝色 故 无法判断终点 2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 数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 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 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 A 和 B 均可以是盐酸或 NaOH 溶液 B 溶液 A 和 B 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 若溶液 B 选用浓硝酸 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 实验室中方案 更便于实施 解析 选 B 因铝具有两性 而铜不能与碱 无氧化性酸反应 所 以 A 和 B 是盐酸或氢氧化钠时 都与铝反应 故 A 项正确 又因测固体 质量比测气体体积易进行 故 D 正确 若 A 和 B 都是稀硝酸时则方案 均无法实施 故 B 错 若 B 是浓硝酸时则铝钝化 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