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354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调研大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3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三十八三十八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时间 时间 45 分钟分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魏源在 魏源在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 发展工业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 发展工业 与航运 倡导海洋风气 转移国民观念 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与航运 倡导海洋风气 转移国民观念 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 西西 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人以动力横绝五洲 之际以实现之际以实现 制夷制夷 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 解正确的是解正确的是 A 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2、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 实现了从 实现了从 师技师技 到到 师道师道 的转变的转变 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解析 解析 材料材料 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 之际之际 反映出民族危机反映出民族危机 的出现 魏源提出的出现 魏源提出 掌握海权掌握海权 以实现以实现 制夷制夷 的目标 从海洋文的目标 从海洋文 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故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故 A 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 本主义的主张 故本主义的主张 故 B 项错误 材料魏源的思想还未付诸实践 故项错误 材料魏源的思想还

3、未付诸实践 故 C 项错误 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 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项错误 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 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 观念的影响 故观念的影响 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2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问世问世 16 年后 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 年后 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 要求要求 亲王大臣 八旗子弟亲王大臣 八旗子弟 学习学习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但这个建议如石沉 但这个建议如石沉 大海 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由于大海 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由于 C A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并非官方编修并非官方编修 B 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C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宣传学习西方宣传学

4、习西方 D 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解析 解析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是魏源编撰的 但这并非满汉贵族不学习是魏源编撰的 但这并非满汉贵族不学习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的主要原因 故的主要原因 故 A 项错误 根据项错误 根据 兵部侍郎王茂荫上兵部侍郎王茂荫上 书书 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 师夷师夷 长技长技 故 故 B 项错误 项错误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而当时的而当时的 亲王大臣 八旗子弟亲王大臣 八旗子弟 大多闭目塞听 仍旧做着天朝上大多闭目塞听 仍旧做着天朝

5、上 国的迷梦 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 故国的迷梦 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 故 C 项正确 锁国政策在鸦片项正确 锁国政策在鸦片 战争中已经被打破 故战争中已经被打破 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3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西学中源西学中源 说一度盛行 一些有影响的学者说一度盛行 一些有影响的学者 宣称 西学源于中学 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 宣称 西学源于中学 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 采西学采西学 是是 失礼求诸野失礼求诸野 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B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

6、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解析 解析 西学中源西学中源 缺乏事实依据 但并非毫无价值 故缺乏事实依据 但并非毫无价值 故 A 项项 错误 根据错误 根据 采西学采西学 是是 失礼求诸野失礼求诸野 是光复旧物 是光复旧物 可知这种可知这种 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故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故 B 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 故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 故 C 项错误 这种说项错误 这种说 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故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

7、们接受西学 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4 1895 年 严复在年 严复在 原强原强 中阐述了中阐述了 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 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年 发表发表 劝学篇劝学篇 把 把 中体中体 西用西用 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 体用之争体用之争 B A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解析 解析 张之洞的张之洞的 中体西用中体西用 思想依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8、体 思想依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 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故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故 A 项错误 严复等维新派项错误 严复等维新派 自由为体 民主自由为体 民主 为用为用 宣传了自由民主思想 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 促进了人们的宣传了自由民主思想 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 促进了人们的 思想启蒙 故思想启蒙 故 B 项正确 严复的项正确 严复的 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 思想是为思想是为 其变法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服务 故其变法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服务 故 C 项错误 晚清存在项错误 晚清存在 体用之体用之 争争 说明对严复的说明对严复的 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 思想存在争论 因而民思想存在争

9、论 因而民 主自由思想还并未深入人心 故主自由思想还并未深入人心 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5 夫西人立国夫西人立国 育于学堂 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育于学堂 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 一心 务实而戎虚 谋定而后动 此其体也 轮船 大炮 洋枪 一心 务实而戎虚 谋定而后动 此其体也 轮船 大炮 洋枪 水雷 铁路 电线 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步水雷 铁路 电线 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步 趋 常不相及 趋 常不相及 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B A 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技术 B 学习西方制度 学习西方制度 C 中体西用精神 中体西用精神 D

10、 全盘西化理论 全盘西化理论 解析 解析 材料中早期维新派认为材料中早期维新派认为 夫西人立国夫西人立国 论政于议院 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君民一体 此其体也此其体也 即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本在于实行君主立宪 即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本在于实行君主立宪 制 制 轮船 大炮 洋枪 水雷 铁路 电线 此其用也轮船 大炮 洋枪 水雷 铁路 电线 此其用也 仅是表象 仅是表象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即认为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没有学 即认为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没有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本末倒置 所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本末倒置 所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要求学 习西方的

11、政治制度 而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故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而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故 A 项错误 项错误 学习西方制度符合题意 故学习西方制度符合题意 故 B 项正确 材料批判了洋务派中体西用项正确 材料批判了洋务派中体西用 的思想 故的思想 故 C 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盘西化 故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盘西化 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6 2019 丽江质检丽江质检 然则苟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然则苟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 则虽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无新国家 非尔者 则虽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 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12、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 而效不睹者何也 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 而效不睹者何也 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 C A 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 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 B 反对完全照搬西学 反对完全照搬西学 C 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D 要求大力兴办学校 要求大力兴办学校 解析 解析 材料材料 苟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苟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 材料没有体现循序渐进变法改革主张 故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 材料没有体现循序渐进变法改革主张 故

13、A 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 故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 故 B 项错误 梁启超强调培养项错误 梁启超强调培养 新民的重要性 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故新民的重要性 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故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 映出梁启超要求大力兴办学校 故映出梁启超要求大力兴办学校 故 D 项错误 项错误 7 1896 年 清政府对日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年 清政府对日派出第一批留学生 13 人 人 留日留日 思思 潮开始兴起 潮开始兴起 1901 年留日学生激增 年留日学生激增 1906 年留日学生达到年留日学生达到 8 000 多多 人 这说明人 这说明 D A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

14、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 B 欧美加紧对华侵略 欧美加紧对华侵略 C 清朝政府的全面衰落 清朝政府的全面衰落 D 国民责任意识提高 国民责任意识提高 解析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是指科举制的废除 结合所学知识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是指科举制的废除 实行与近代工业化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留学生教育并不足以说明近实行与近代工业化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留学生教育并不足以说明近 代教育的转型 故代教育的转型 故 A 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从鸦片战争开始 以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从鸦片战争开始 以 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对中国进行侵略 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对中国进行侵

15、略 B 项项 表述与题意不符 故表述与题意不符 故 B 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清朝政府的全面衰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清朝政府的全面衰 落是在辛亥革命时 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故落是在辛亥革命时 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故 C 项错误 根据题目项错误 根据题目 中的时间中的时间 1896 年 年 1901 年 年 1906 年 可知甲午之战失败使国人的年 可知甲午之战失败使国人的 民族意识觉醒 开始向日本学习 体现了国民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 民族意识觉醒 开始向日本学习 体现了国民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 故故 D 项正确 项正确 8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

16、样遵循着 物竞天择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 的规律 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 产生了的规律 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 产生了 深远影响 这是因为它深远影响 这是因为它 A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解析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 物竞天物竞天 择择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 的规律 这种学说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的规律 这种学说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精 神较为契合 故神较为契合 故 A 项正确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马项正确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马 克思主义 故克思主义 故 B 项错误 社会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项错误 社会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 精神较为契合 但是并没有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道路 故精神较为契合 但是并没有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