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351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秦国的崛起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从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的转变,正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答案:C2.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什伍连坐制D.重农抑商解析:专职官僚制度下的官员是任命的,有任期的规定,这打破了贵族世袭制,C项是加强社会控制的内

2、容,B、D两项是经济领域的措施,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答案为A项。答案:A3.战国中后期,为了对付强大的秦国,齐、楚、赵、韩、魏、燕联合起来,展开了强大的“合纵”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六国克服了内部的矛盾B.秦国经过改革变得强大C.争霸战争的严峻形势D.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解析:改革后的秦国实力强大,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对东方六国的生存形成威胁,六国被迫联合起来,以求自保。答案:B4.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逮捕杀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B.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趋

3、势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解析:商鞅变法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虽然商鞅本人被杀害,但是新法却得到了推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故答案为B项。答案:B5.(图文探究)商鞅变法,法令均向秦国全体民众公布,民众对法令条文都非常熟悉,不敢有任何违犯。秦惠王发兵抓捕商鞅,商鞅闻讯出逃。一日,他到一客店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罚,最终店主拒绝了商鞅投宿的要求,后人称商鞅是“作法自毙”。商鞅被车裂(据东周列国志绘)探究:(1)“作法自毙”反映了商鞅变法具有怎样的局限性?(2)商鞅“作法自毙”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4、?参考答案:(1)用铁腕手段推行变法,缺乏对民众的教化。(2)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二、能力提升1.商鞅变法引起了秦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响,对其变法措施恨之入骨,坚决抵制其变法措施的是()A.自耕农阶层B.工商业阶层C.国君D.贵族阶层解析:商鞅变法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变法措施进行各种形式的抵制,商鞅之死就是他们抵制变法的结果。答案:D2.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解析: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功的灵

5、活用人机制,使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D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秦国最先实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国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走向富强。答案:C4.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

6、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体现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巨大阻力。答案:C5.改革是人们主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史实,最能体现改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是()A.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B.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建立了新制度C.商鞅变法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D.商鞅变法促使秦国成为富强之国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最”。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无

7、论是李悝改革还是吴起改革,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都一度使改革的诸侯国走向富强。但商鞅的变法最彻底,为秦国统一六国,结束战国时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答案:C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及其以前,普通家庭亦有正夫、余夫之别。正夫从行役则为正徒,从军则为正卒,正夫实即小家长,余夫即在正夫之外的到达一定年龄而又不独立门户的诸子弟。在宗法制下,宗子继承产业,余子弟靠长兄过活,也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心理。在宗法大家破坏之后,有些子弟,甚或一般庶民之家子弟仍乐游散而不治室屋,此类人往往成为政府所打击的对象。商鞅变法改革家庭组织制度,一方面细析家庭,使子弟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对不分

8、异之家的“余子”要括出而令其与正夫同等服役,即所谓“均出余子之使令”。对于有特权者,要“高其解舍”的标准,使“余子不游事”以避役。秦于授田征役中亦无正夫、余夫之别,而是同一标准,均列为编户齐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都简单化了。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指出材料反映的秦家庭形式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中促进这种变化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变化:从宗法大家庭到个体小家庭。举措: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破除宗法特权;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居。(2)进一步瓦解了宗法制;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保证

9、国家赋役的征收;移风易俗。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备注: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平之如水”,即强调法的公平;对“律”的解释是“均布”,即强调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行性,强调法律的实施。(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参考答案:(1)制定二十级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

10、;制定连坐法,强化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固定各项改革制度。(2)积极:体现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打击旧势力,稳定改革成果。局限:法律严苛细密,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8.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与商鞅变法的关系。由“徒步而为相”“白身而为将”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部分社会下层人士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方面,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商鞅变法的产生;另一方面,商鞅变法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列举相关史实说明商鞅打击旧贵族,鼓励新兴地主阶级的具体措施即可。参考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人士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