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335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整合训练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D.国共实现合作抗日2、“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的是()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3、中共在解放战争中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长征胜利结束 B.土地改革开始C.刘

2、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开始4、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会晤毛泽东,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引诱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5、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

3、,迅速解放南京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B.C.D.7、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共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该公司有116人献出了生命、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这反映了()A.抗战开始后工业布局相对合理B.国民政府动用所有资源抗战C.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企业家的强烈实业救国精神8、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

4、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9、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10、1940年1月11日,毛泽东说:“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

5、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这一讲话旨在( )A.痛斥日寇侵华的残暴罪行B.鼓励民主人士积极投身抗战C.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D.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1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2、毛泽东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6、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毛泽东选集材料二 通过八年的

7、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剑桥中华民国史

8、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

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

10、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15、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

11、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2、,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年抗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故C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故选C。ABC项都是内战,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保卫祖国”等内容。 3答案及解析:答案:C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蒋介石提出“军令、政令之统

13、一”是出于其真实的目的,本质是要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有两处关键信息, 一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一处是“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当时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展开战略反攻,而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正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述的形势。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中国

1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内迁为持久抗战作准备,民族危机之下,民生公司的壮举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情怀,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提及工业布局,故排除。B项,民生公司的奉献非政府行为,未体现国民政府动用所有资源抗战,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企业对抗战的无私奉献,未提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故排除。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性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并购国有其实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一种损害,并不是一种缓解;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并购国有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而且“开始”一词也有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