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

上传人:葳** 文档编号:12802316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9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0课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二部分近代史 1840年 1949年 时空坐标 考点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考试内容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八上P38 41 中考复习指南P155 1 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识图学史 孙中山 1866 1925 2 早年活动 1 上书失败 1894年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遭到拒绝 失望之余 他开始认识到 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才能拯救 2 成立兴中会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 成立兴中会 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提出 振兴中华 的宗旨 3 广州起义 1

2、895年 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 起义失败 从此 他断发改装 流亡海外 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4 成为领袖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 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5 成立政党 1905年8月 孙中山联合多个革命团体 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 确定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 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决定创办机关刊物 民报 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 合称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成立后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多地领导发动武装起

3、义 易混提示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 其中民族主义是前提 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 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民权主义是核心 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考点二辛亥革命 考试内容 知道武昌起义 初步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上P42 45 中考复习指南P155 1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开端 1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 主力 湖北新军 3 经过 1911年10月10日 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随后 汉阳 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 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知识拓展 武昌起义成

4、功的有利条件 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 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 同盟会帮助 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4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 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 全国已有一半省份宣布独立 支持革命 2 辛亥革命 1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辛亥革命 2 历史意义 政治上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思想上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经济上 打击封建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社会生活 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 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误区警示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

5、帝制 封建帝制属于封建制度的一部分 属于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直到新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才结束 考点三中华民国的创建 考试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史实 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上P46 49 中考复习指南P155 156 1 中华民国成立 1 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 经多方协商 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 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 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识图学史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2 标志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改用公历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

6、院 3 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特别提示 中华民国元年是指1912年 中华民国改用公历 以中华民国纪元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1911 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 1911 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 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 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 袁世凯就职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时间 1912年3月 2 颁布者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3 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 阶级 宗教信仰 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 居住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宗教信仰及请愿 考试 选举 参政等多项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等 特别提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特点 主权在民 否定主权在君 自由民主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政体形式 4 历史地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 历史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考点四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考试内容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

8、实 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八上P50 54 中考复习指南P156 1 二次革命 1 背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为了建立独裁统治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 宋教仁组成国民党 1913年春 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 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2 经过 宋案 发生后 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反袁 发动 二次革命 3 结果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 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孙中山 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特别提示 二次革命 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 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一次武装斗争 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1914年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坚持武装斗

9、争 2 袁世凯复辟帝制 1 独裁统治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随即解散国民党 1914年初 解散国会 不久 他又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接着 修改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可指定继承人 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2 签订 二十一条 为了实现皇帝梦 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接受日本旨在的 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内容 P52 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特别提示 1915年 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 提出的 二十一条 袁世凯接受了 二十一条 仅表示对个别条目 容日后协商 3 称帝 1915年末 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

10、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4 护国战争 1915年底 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告独立 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5 结果 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不少省份宣布独立 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3月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史料解读 万户涕泪 一人冠冕 其心尚有 共和 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 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 以拯吾民 孙中山 讨袁檄文 解读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 并发誓要讨伐袁世凯 拯救深陷水火中的中华人民 3 军阀割据 1 背景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分裂 2 主要派系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 3 影响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 陷入了动乱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