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1749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盛唐,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艺术气氛极其活跃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酝酿,至此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涌现出来,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本专题及以后的李白和杜甫两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本专题选取了除李杜以外的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品六篇,其中王、孟和高、岑的诗歌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山水田

2、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高適的燕歌行谴责边塞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通过描写出征时的险恶环境,热情赞颂了出征将士不惧艰苦、勇于征战的豪迈气概。,学生用书P9)月亮的意象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表现出的意蕴也不相同: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例句: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静、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

3、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钩,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例句:(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4)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5)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例句:(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

4、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2)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例句:(1)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2)王昌龄出塞:秦

5、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否则就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一、字音竹喧(xun)浣女(hun)岘山(Xin)秋暝(mn) 御苑(yun) 草腓(fi)蓟北(J) 功勋(xn) 逶迤(y)草檄(x) 旌旆(pi) 金(chun)二、一词多义(1)期(2)竟(3)向(4)胜(5)本(6)顾(7)行三、词类活用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动用法,为而死汉家大将西出师名词作状语,向西将军金甲夜不脱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四、古今异义灭烛怜光满古义:喜爱。今义:可怜。莫见长安行乐处古义:以为是。今义:看见

6、。男儿本自重横行古义: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今义:行为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天子非常赐颜色古义:体面,面子。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五、特殊句式旌旆逶迤碣石间状语后置句,“碣石间”作“逶迤”的状语六、名句默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適燕歌行)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

7、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学生用书P10望月怀远1解题意题目可分解为两部分“望月”和“怀远”,两者构成因果顺承关系。可推测,这首诗歌应由“月”而“人”,由“望”而“怀”,应以“怀远”为重心。2知作者生平经历: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唐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他刚正不阿,遭奸臣李林甫诽谤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63岁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成就影响:其诗感情真挚、雅淡清丽,晚年风格转向朴素遒劲且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

8、称。3析注释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以后。由此可推知作者“怀远”的主要原因和情感基调。文意概括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作。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月光,以明月为媒介,寄托了诗人对远人的思念。1简析“月”在本诗中的作用。答:明确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还是相思的寄托,更渲染烘托了相思之情。“月”贯穿全诗,引导作者情感的变化,所构成的意象氛围加强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效果。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9、”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明确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亲人也对着一轮明月在怀念自己。作用: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作者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怜”“觉”意味无穷,试着赏析。答:明确怜:爱。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觉:察觉。觉露滋:发觉露水寒重。“怜”为有心,“觉”为无奈。因何而“怜”?因月能普照人间、传情达意。因何而“觉”?因怅惘若失、露重湿衣。这一“怜”一“觉”,使诗人对远人的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

10、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送魏万之京1解题意由“送”字可推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由“魏万”可知送别的对象,由“之京”可知离别的缘由。2知作者生平经历:李颀(?约753),唐代诗人。曾任新乡县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他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適、王昌龄等,都有诗作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约在天宝末去世。成就影响: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文意概

11、括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写出作者和魏万的深厚情谊。首先说魏万的离开,随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然后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到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最后勉励友人到长安后要有所作为,不要沉湎于欢娱之中。语重心长,情深意重,催人向上。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答:明确“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间是深秋时节并且气氛萧瑟,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答:明确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气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运用

12、拟人手法,使无情变为有情,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感,十分生动,显现出作者观察细腻、情感丰富。3分析最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和寄寓的意味。答:明确尾联直抒胸臆,以恳切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与诸子登岘山1解题意题目包括事件和人物:“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古人多登高抒怀,所抒发的情感一般也与所登之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关系。2知作者生平经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

13、。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成就影响:孟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平淡却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抒情,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有孟浩然集。3析注释由课本注释可知,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时甚有名望,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作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文意概括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1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答:明确诗的首联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像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与全诗貌离而神合。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