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1381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4课 刺客列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刺客列传 学生用书P67)三令五申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便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诫。

2、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但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一次。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

3、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荆轲刺秦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交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古代的敬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

4、、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

5、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敬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已经死去的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

6、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

7、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太子丹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的恐怖政策。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一、字音荆轲(k)戮没(l)偏袒(tn)濡染(r)淬火(cu)忤逆(w)瞋目(chn)箕踞(j) (j)徵(zh)慑(sh)揕(zhn)更虑之(n)二、通假字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荆

8、轲嘿而逃去嘿,同“默”,不作声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惛,同“昏”,糊涂右手揕其匈匈,同“胸”,胸膛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捥,同“腕”,手腕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同“预”,预先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同“震”,震惊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出现卒起不意卒,同“猝”,突然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同“掷”,投掷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同“佣”,被雇用的人举筑朴秦皇帝,不中朴,同“扑”,击三、一词多义(1)造(2)得(3)私(4)假四、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稍蚕食诸侯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太子丹患之名词的意动用

9、法,以为患,担心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南有泾、渭之沃形容词作名词,肥沃的土地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动词作名词,结交的朋友夫行危欲求安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举动膝行流涕名词作状语,用膝盖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形容词作动词,表明臣海内之王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称臣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装箕踞以骂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五、古今异义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古义:以后。今义:从前,过去。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提心吊胆。今义:

10、因失望而痛心,害怕。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贫穷。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来达到某种目的。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荆轲者,卫人也判断句故尝质于赵状语后置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之奈何状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甚矣吾不知人也主谓倒装句奈何以见陵之怨被动句待吾客与俱省略句七、成语积累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学

11、生用书P69)1文章开头介绍荆轲“论剑”“争道”及其爱好等方面,对于刻画荆轲这一人物有何作用?答:明确(1)“论剑”“争道”事例的运用是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通过这些事例表现荆轲怯懦、能忍的一面,为下文写其勇猛无畏刺杀秦王的举动做铺垫,作对比。(2)写荆轲嗜酒、好书、交友等喜好,是正衬手法,表现他与一般勇士或游侠的不同。2荆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明确(1)为国分忧,报仇雪耻,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深沉,刚毅。准备信物,可见他深谋远虑;迟发见疑,怒叱太子,可见他的刚毅。(3)沉着机智,善

12、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4)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兮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其英雄气概,值得称道。3“易水送别”与“廷刺秦王”,是史记中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试比较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手法环境、情节全景镜头特写镜头易水送别点面结合,蒙太奇渲染风萧萧,易水寒,皆白衣冠,变徵,羽声皆白衣冠以送之,士皆垂泪涕泣祭祖,取道,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廷刺秦王反衬(秦舞阳荆轲,群臣荆轲)情节跌宕起伏: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论功行赏群臣尽失其度秦王:惊起绝拔操急击荆轲:取奏把持揕逐擿骂4.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答:明确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从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的角度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但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恣:听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