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800739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对点练10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时间:30分钟分值: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

2、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有人送来苞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掉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

3、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他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都兴奋地望着他,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

4、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号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到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

5、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这么小也做土匪!”“招来吧!”连长问他。“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老太

6、婆又号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

7、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是嗯,咱知道。”这句话意蕴丰富,老太婆知道收留这个孩子的风险,知道这个孩子参加的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B东北军的连长和他的士兵本来是反对抗日的,是小红军的话感化了他们。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D小说通过叙述小红军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表明东北军的连长和他的士兵良心未泯,国恨家仇未忘;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定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本来是反对抗日的”于文无据,从情节发展来看,他们内心深处是想抗日的。2.(综合选择题)下

8、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出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了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C听到抓了一个小奸细的报告后,连长只是“默然坐到矮凳上”,这一细节描写与下文“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相照应。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D“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

9、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所以说他“彻底改变了立场”也是不对的。另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3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案指的是东北军连长要杀害孩子的一颗枪弹,但最后却没有执行;也指孩子让东北军连长留着的那颗枪弹,希望他拿它去打日本。象征着小红军的精神品质,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团结一致来抗日的觉悟、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象征着东北军连长被孩子感动,国耻家仇未忘,良心未泯。象

10、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来抗日,必将摧毁敌人,取得胜利。4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正面描写孩子的言行心理,符合“小红军”年龄与身份特征。小说写孩子离开集体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又符合“小红军”身份。合理安排情节,使“小红军”形象真实生动。小说先叙述“小红军”想念部队,后又写他向群众宣传抗日,最后写他面对东北军时的英勇无畏等,前有伏笔铺垫,后又照应升华,真实自然地突出“小红军”形象。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使之真实可信。小说描写了典型的陕北自然

11、环境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环境,符合史实,在这样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刻画“小红军”形象,使其言行举止均有了现实基础,从而真实可信。通过次要人物的侧面衬托来塑造“小红军”形象,使之真实可信。小说一方面通过老太婆等百姓对小孩的呵护、掩护以及连长受感化等言行来正衬其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东北军的蛮横言行来反衬“小红军”形象,使之更加真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冬材周伟那是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了。”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

12、娘马上侧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娘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着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曾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儿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

13、,也蛮不容易的。”很长一段时间,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又用了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些,他整个脸都贴在了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他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非要陪我来。他来,

14、又不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儿。”冬材娘先打完了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自己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又“嗷嗷嗷”地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这屋没人住了。刚准备走开,却听见“吱呀”一声,从虚掩的门缝里探出个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

15、像挂在木架子上一样,空空荡荡的,冬材出不来,原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冬材又“嗷嗷嗷”地高声大叫,老街却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我问了一个老人,才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却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里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的,娘不会离开冬材的。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给冬材送饭,一人一个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于是,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他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一张满是皱纹的老婆婆的脸。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