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800558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3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其重要历史意义。4了解中共十五大关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抓住苏东剧变、中共十四大、上海浦东开发、中共十五大等历史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

2、践的艰巨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3中共十五大关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重难点突破】重点:邓小平视察南方

3、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五大。难点: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点:(1)建国初到1956年前,以私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3)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后,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

4、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它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历史性的跨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可能性1邓小平南巡谈话 (1992年春)思想基础(1)背景: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2)谈话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等。(3)意义;冲破思想束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条件)探究: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

5、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议一议,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解题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的相同与不同。思路引领:市场经济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答案提示:不正确。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平等的经济、竞争经济、开放性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其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

6、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很强的调控能力。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决策制定: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主要内容: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理论创新:(1)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通过决定,标志着国企改革转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2)中共十五大(1997年)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1)十五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

7、建设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主要内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等。(3)当前两大主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小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计划经济体制僵化;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人们关于市场经济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不断完善。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是什么?思路引领:市场的自主性、平等、竞争、开放性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商品市场体系完善;宏观控制,有利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答案提示: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