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800549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素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材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12题。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省、市、镇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明确的边界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政治地位ABCD【解析】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答案】1.A2.C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34题。

2、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科技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BC D 【解析】第3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第4题,甲地夏季高温,乙地终年高温,故两地夏季热量充足;甲、乙两地都是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劳动力价格较低。【答案】3.C4.A“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

3、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56题。5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A玉米B小麦C水稻D高粱6“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冬春季节风沙较大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ABCD【解析】第5题,面条、锅盔的原料都是小麦面粉,关中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适合小麦生产。第6题,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冬春季节多风沙,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头上戴毛巾可以减轻风沙危害,减少洗头的次数。【答案】5.B6.A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

4、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解析】第7题,开发初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纵横、水系众多,不仅将耕地分割得较为破碎,而且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第8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

5、乏,多依靠便利的交通由外地将其运进。【答案】7.A8.B9读“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A地区是_,D地区是_。(2)B地区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双选)()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B原料充足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D能源充足(3)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_。(4)E地区农作物具有_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水源是 _。【解析】解答好本题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据图判断出各农业区的名称和所在位置;二是熟知各农业区生产的条件。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足而热量不足

6、;D地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发展农业需解决水源问题;B地区是太湖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淡水鱼养殖基地,人口稠密,建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原料充足而且市场广阔;C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E地区为哈密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农作物具有耐旱的特点。【答案】(1)低温(热量条件)灌溉水源 (2)BC(3)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量比B地区多(4)耐旱高山冰雪融水能力提升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012题。 10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

7、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11下列说法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12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我国东北,该地纬度较高且距海较远,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小于乙区域,故该区域降水较少。第11题,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形成了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第12题,由图可知,丙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山东,丁是西部的青海,青海第三产业的比重小于山东。【答案】10.B11.A1

8、2.D13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判断的依据是_。(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_【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北纬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纬度15。第(2)题,两地区都为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平稳。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更发达。【答案】(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2)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都濒临海洋濒临太平洋濒临大西洋地形均以平原为主地处长江三角洲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气候均为湿润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河网稠密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径流平稳(3)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技术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