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800530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学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缺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号11 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三课 走向世界大战编制 高二历史备课组操慧老师 使用班级 高二(9、10) 2016年10月15日 班级 姓名 第 组【学习目标】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 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 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 2表现:(1)日本对中国侵略时,得到英法操纵下的 的迁就。(2)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 虽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了某些制裁,但英法却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

2、,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 ”政策。美国在30年代实行“ ”政策。二、慕尼黑阴谋1背景 (1)30年代后期,德国加紧了对外扩张和侵略,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了 ,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英法等国要捷屈从于德国的要求,它们惧怕战争,企图以牺牲 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并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 。2慕尼黑会议: 年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 、 、希特勒和 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 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 的协议。3影响 (1)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 政策达到顶峰。(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鼓励了德国的侵略。193

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 ,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不久,意大利侵吞了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主张建立 体系。 (2)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执行 政策, .也未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 都面临着战争威胁。2过程 (1)英、法、苏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 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2)苏德谈判:目的:德国需要使苏联在战争爆发初期保持 ;苏联寻求 ,以赢得备战时间。签约: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 。规定双方互不使用 ;不向第三国提供援助和不加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3影响: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4、气焰日渐嚣张。【问题探究1】阅读下列五则材料简要概括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它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材料三 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

5、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材料四 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材料五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这样,“”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1、 国家实力的衰退,政治形势的复杂; 2、对凡尔赛和约制裁下的德国同情和理解;3、对战争的反思和希望和

6、平;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4、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祸水东引 5、希特勒的欺骗策略;【问题探究2】材料一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摘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切降临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摘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三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

7、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摘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张伯伦与丘吉尔的辩论源于何事?二者的观点有何不同?2.用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有关史实给以上辩论作一个回答。3.与张伯伦的辩词相比较,他写给希特勒的信反映了什么问题?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不同点: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

8、”后果。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对绥靖政策前途的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2.二战爆发后,德国并没有向英法预计的那样在灭亡波兰后进攻苏联,而是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法国沦陷后,又发动大不列颠之战,英国为其绥靖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说明英国的态度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有所变化,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强硬的表态,但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巩固练习】1、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 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和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

9、水东引”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2、二战爆发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 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攻苏 以守为攻 A、 B、 C、 D、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至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4、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

10、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5、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6、1938年5月,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向德国法西斯妥协 B苏联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C苏联要遏制大战的爆

11、发 D苏联欲借德国的力量打击英法7、1939年,德国外交部长在但泽对获胜的德国人说:“你们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补救那些严重的后果而已,这些后果是由历史上强加于一个国家各种毫无道理的指令所导致的。”材料中“毫无道理的指令”主要应出自于下列条约中的A布列斯特和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凡尔赛和约 D四国条约8、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B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C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D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9、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

12、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10、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根源是 A、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 B、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C、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使 D、经济危机严重削弱美国的实力11、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B、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C、分裂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意味着绥靖政策的破产12、张伯伦说:“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

13、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材料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的是谁? A 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 B 德国和波兰 C 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 D 德国和苏联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材料二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