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799069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幻灯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

2、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 穷人)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就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了解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老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

3、要学的课文穷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的穷人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两孤儿,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渔夫回家,主动提出收养孤儿)2检查自学情况(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很善良)(板书:善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板书)(3)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样分的?(第一

4、部分12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先自己读找,之后可以小组讨论,看谁找得又快有准。)2、现在让我们一起交流探究穷人到底“穷”在哪里?(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

5、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

6、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3、从文章的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家的温馨呢?(指名读)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读完了能不能谈谈你的体会?(2)文中有两个词语准确地形容了这个渔家小屋(“温暖”“舒适”)正是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屋的特点。(3)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我

7、们能体会到什么?(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4、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四、感悟环境描写的妙处。1、在母爱的包围之下,即便生活穷苦的孩子们总能安静香甜的睡着。这篇小说中多处出现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师生一起寻找课文中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共找到4处)。让我们将这四处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内容再梳理一遍,再次走进这个温馨而动人的故事,再次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师引读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生读:)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

8、着。(师引读2)桑娜去探望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门,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生读)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师引读3)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生读)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师引读4)桑娜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丈夫归来,告诉他西蒙死了的消息。渔夫严肃、忧虑,他让桑娜快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来,桑娜一动不动,

9、说(生读)“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2、师:外面那么黑,那么冷,小屋里那么舒适,那么温暖;生活那么贫穷,那么艰难,孩子们睡得那么安静,那么香甜。运动鲜明的对比,正是托尔斯泰又一高明之处!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五、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和描写环境的句子。2、熟读课文

10、。六、板书设计9、穷人 渔夫 桑娜 西蒙穷人很穷 勤劳、温馨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穷人,大家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 渔夫 西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 跑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11、。3 (过渡):上节课,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在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穷人真穷!(师板书),一起读!我们还走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穷人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勤劳的品质.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一)、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善良。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

12、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2、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个的句子。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我们来看看,第7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我们发现,从桑娜看到那两个熟睡的孩子,到她把孩子抱回家里,作者托尔斯泰没有写一句话。这说明什么?也就是说,桑娜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和考虑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13、。这样的举动完全是出自于本能,什么本能?(善良的本能)因为这善良的本能,所以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非这样做不可”,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必须这样做;一定得这样做!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看似矛盾的文字背后,是桑娜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板书:善良)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3、(过渡):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桑娜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同学们,读一读这番话,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桑娜内心里有什么?(大屏幕出示句子“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揍我一顿也好!”)A:指名说。预设:生:我读出

14、了她心里的担心,她担心丈夫回来说她,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生:我读出了自责,他说已经够他受的了生:我还读出了她暂时的平静,这里说“不,还没来!”(担心,害怕,自责,恐惧、欣慰)师:此时的桑娜时而担忧,时而自责,时而紧张,时而害怕,心神不宁,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忐忑不安)。B:除了这句句内心独白,你还能从这段话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桑娜的忐忑不安?(省略号)连续运用省略号,让你感受到了?(桑娜心里活动的时断时续,凸显忐忑不安。)字词句逗总关情啊。能把这段忐忑不安的内心独白读好吗?指名读,相机评,再读。C:理解词语:自作自受。“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自受”在文中指让丈

15、夫揍我一顿。D: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E:桑娜是这样忐忑不安,但她还是决定收养两个孩子。告诉老师,这样做对生活原本十分艰难的桑娜意味着什么?预设:(生自由说)生活会更加艰难;丈夫和她可能会受更多苦;F:是啊!对于原本生活贫穷的桑娜来说,可能会更加艰难。但桑娜宁愿自己被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指名说)桑娜宁愿自丈夫也;桑娜宁愿五个孩子也桑娜宁愿自己的家也;(指名说)桑娜的善良就体现在这一段内心独白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这就是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的高明之处。G:让我们一起读读,来走近善良的桑娜。齐读句子。4、(过渡):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