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吴企明).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98169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吴企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吴企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吴企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吴企明).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渡荆门送别 赏析 吴企明 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 初次离开故乡 固然会产生依依不舍之情 而长久旅 居他乡的人 更会有浓浓的乡思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表达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 好情感 渡荆门送别 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首联直扣诗题 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颔联紧承起句 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 景色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 两岸所能见 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 待到渡过荆门山 长江江面突然开阔 浩瀚渺茫 两岸都是 平旷的原野 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 并迅即将这种感受写入诗中 两句中的第二字炼得好 群山渐渐远去 消失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野 着

2、一 随 字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 推移 真切地表现出来 写得活了 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这种观感 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 李白坐的船在前进 不断移动 形成的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 入 字 仿佛江水流入碧空 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流入大海之外 文选 吴都赋 刘渊林注 大荒 谓海外也 颔联写的 是远景 短短十个字 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确有 咫尺应须论万里 之妙 颈联则变换视角 描写长江的近景 月下飞天镜 句 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 倒映入流速缓慢 因江面开阔 的长江水中 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 明镜 李白在 古朗月行 里曾说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本诗的意象恰 恰与此相反 是说天上的

3、月亮飞到水中 云生结海楼 句 是白昼眺望所见 天 上的云彩 层层叠叠 构成海市蜃楼 云多 则天空高远 反衬原野低平 江岸辽 阔 颔 颈二联 一远景 一近景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 两岸平旷的 景色 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 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尾联二句 拍合到题面上来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 所以诗人 称它为 故乡水 诗人初次离开故乡 确实有些依恋不舍 但不说破 掉笔从对 方写来 说故乡水有情 不远万里 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愈觉 情味无穷 诗题云 送别 就是尾联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 沈德潜评此诗说 诗 中无送别意 题中二字可删 唐诗别裁 不免过于拘泥 还是王夫之 姜 斋诗话 说得好 结二句得象外于环中 飘然思不穷 唯此当之 意得象外 余音袅袅 富有情趣 选自 中华文学鉴赏宝库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有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