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809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越对立-东亚和平的新愿景 演讲人:台北市长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地点:伦敦政经学院时间:民国九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导言戴维斯院长、 伦敦政经学院的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首先,我要向戴维斯院长表达个人最诚挚的谢意;因 为院长的妥善安排,才使我有这个特殊机会在此向诸位发表一些个人浅见。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振奋的,一 方面,这是因为早年留学哈佛大学的学院经验, 让我一走进这里,就有一 种回到家的温馨;二方面,则是因为能在此地与各位分享我个人的理念,特别是有关台海两 岸、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繁 荣的看法,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一八九五年,四位费边社的领导人贝翠丝韦伯、悉德尼韦伯、格汉韦拉斯、和萧伯

2、纳,决定创立一所能够发扬他们社会改革理念的学校。伦敦政经学院在他们的 努力下设立,并在此后一百多年间发展茁壮,被公 认为是一所世界级的学术机构、顶尖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向全世界宣扬政治和经济理念的思想重镇。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请接受我对这所伟大学府的崇高敬意,请接受我对它辉煌成就的感佩。I 历史的交会与三民主 义历史的交会同样在一八九五年,位于世界另一隅的中国也发 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四月十七日,满清主政下的中国与当时国力渐强的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作为中国战败的代价之一。我所属的政党中国国民党 即是在中国战败后到条约签订前的这段期间,也就是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由孙中

3、山先生所创 立。有感于对日战败,中山先生矢志把中国从腐 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手中解救出来,并将其建设成独立、民主、繁荣的现代国家。 经过十八年的 奋斗,中山先生率领同 志于一九一二年成功地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伦敦政经学院于一八九五年创立,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也发生在同一年。或许诸位在回顾历史时,会倾向把这两件事看做独立的事件,但容我提醒各位, 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历史事件,曾在一位伟人的身上交会,他就是孙中山先生。费边社与孙中山先生一八九六年,满清政府在伦敦诱捕并绑架了孙中山先生。迫于英国舆论的压力,以及中山先生的恩师康德黎医生的奔走援救,满清政府终于释放了中山先生。事 件平息后,中

4、山先生留在英国研究,经常造访大英博物馆的图书室,研 读欧洲政治概况与政治思想,并特别考察了流行于当时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 又以费边社的改良主义思想,对中山先生形成了最重要且最持久的影响。不同于阶级斗争的途径,英国 费边社倡议的是渐进 的改革,强调的是理性的说服,呼吁的是教育的重要。该社成员展现了强大的毅力,为他们的革新与进步论点进行理性辩护。而这种务实的社会改良主义,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民主与多元主义的坚实信念之上。费边社的视野和远见,不仅促成了伦敦政经学院的 创立,同时也在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给予其甚大的启发, 这毋宁是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交会。三民主义与国民党由民族独

5、立、政治民主与社会福祉三个理想所构成的三民主 义,正是国民党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在对日战败的冲击下,中山先生以民族主义作为反抗满清政府 的基调。民生主义在费边社的影响中萌芽,中山先生将其视为矫治当时中国社会与经济沈痾的良方,而它的具体实践更成为日后台湾缔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关键。此 外,对于中山先生及其追随者而言,政治 层面的民权主义改革,必 须与社经层面的民生主义改革同时并进,而不容偏废。先是建设中国大陆, 继而是一九四九年后的发展台湾,国民党的历史正是一部为实践民族、民权与民生理想的长期奋斗史。超 过一个世纪以来,国民党一直都是 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一九二六至一九二八年,它带领中华民国北伐统

6、一;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它戮力从事国家建设, 创造了黄金十年;一九三七至 一九四五年,它不懈地领导对日抗战, 终至赢得最后的胜利;一九四六年,它 开始实施民主宪政;一九四九年以后,则致力于建设繁荣和民主的台湾。我确信,三民主义所揭橥的政治理想与价值,在今天仍然不减其意义。身处于这个更加复杂的、由晚期现代性与崭新全球化所交织而成的世界中,我们更必须持续地更新这些重要的政治理想与价值。II 国民党在台湾的治绩中华民国在台湾在一九四九年之前,国民党将其大部分的政治精力用于 维护国家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艰难工作上。但另一方面,出于各种因素牵制,它在中国大陆所推动的民主试 验并非是完全成功的。对日抗战结束

7、后,中国共 产党在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中迅速地扩张其势力,打败国民党,并于一九四九年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是, 中华民国政府被迫迁移到日本于一九四五年无条件投降后归还给中华民国的台湾。尔后,国民党在台湾持续执政,直到二 000 年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为止。经济奇迹与社会福祉国民党到台湾后记取了先前的教训,切实地依照中山先生的民生主 义推动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这些政策日后被证实是非常有利于经济的成长与社会的公 平。国民党政府在台湾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打造出一个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同时带动出一个活力充沛的市场经济体。在一九五 0 年至一九九九年 间,台湾的平均经济成长率高达百分之八点

8、一,这足以见证国民党对台湾繁荣的重大贡献。请让我再举一个也许各位会感兴趣的例子。 诸位都知道,自一九八 0 年代后期起,台湾开始成为全球计算机、计算机外设产品与 IC 芯片的制造中心。 现在全球 数一数二的晶圆代工厂 台积电和联电,是在国民党执政期间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辅导下,才逐渐地发展茁壮,而致 举世闻名。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伦敦政 经学院,因为那时成功地带领台湾产业升级的行政院长,正是贵校所培育的优秀人才 俞 国华先生。台湾杰出的经济成就,使得世界 银行在一九九四年将台湾以及新加坡、南 韩和香港等表现出色的经济体,恰如其分地喻为东亚奇迹。而这益加证明的,正是国民党政府于五 0 年代至九

9、 0 年代,治理成绩的不容小觑。更值得一提的,台湾是极少数能够成功地在经济 成长与社会公平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举例来说,在一九九九年,即政 权从国民党转移到民进 党的前一年,台湾前百分之二十收入最高家庭的平均所得,是百分之二十收入最低家庭的平均所得的五点五五倍。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之林,甚至是在发达国家之 林,这都是极低的贫富差距。但是很不幸的,自二 000 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就迅速下滑。台湾内部的、台湾跟国外之间的经济差距,都 扩大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自由化与民主化当然,我举出这些经济与社会成就,并不是为了遮掩国民党在一九八 0 年代中期走向民主化之前,在中

10、国内战及冷战的背景下,而长期维持的威权统治。我本人 曾在许多场合,为国民党过去一些违反人权和背离法治的不当作为公开道歉。这些不当作为包括:一九四七年在中国内战与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的环境下,对二 二八事件的不当处置;一九四九年实施戒严后,随着冷战态势而升高的五 0 年代白色恐怖;以及横跨五 0 年代与八 0 年代,在政治、言论、媒体和出版自由方 面的不当箝制。当时,在国家安全需要的理由下,数千公民未经合法程序即遭拘捕、刑求、监禁、 处决、或 软禁, 许多书籍、杂志或其它出版品遭到检查、查禁、或 没收。虽然这些不当作为已在国民党推动自由化与民主化的过程中,于一九八七年七月解除戒严后停止,但留给受

11、难者和其家属的,却是 难以磨灭的创伤与悲痛。正 因此,每当我代表国民党为其过去不光彩的作为道歉时,我总是怀抱着感同身受的真心与诚意。但与此同时,我 为国民党在台湾推动自由化与民主化的一切努力感到 骄傲。如果不是国民党在过去的执政中,成功地替台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台湾 恐怕无法享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的自由民主社会。而在八 0 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民主转型的过程中,国民党亦扮演了无可取代的积极角色。在一九九六年的总统 直选后,国际社会已将台湾视为一个完全的民主社会。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国民党也已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民主政党,并由党员直接选举党主席。我必须骄傲地指出,过去六十年间,很少有

12、发展中国家能够同时兼顾经济成长、社会公平与政治安定。台湾在民主化过程中所成就的宁静革命,唯有其经济奇迹可与之媲美。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请容我高兴地告诉诸位,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理念,也就是政治民主主义,绝大部分已经在台湾获得了具体的实践。虽然国民党在二 000年后成为台湾的在野党,但国民党作为一个负责的反对党的表现,再度为它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二 00 四年的立委选举,国民党及其盟友维持了立法 院的多数地位(二百二十五席中赢得一百一十五席);二 00 五年的县市长选举国民党也大有斩获(在廿三个县市中赢得十七席)。国民党所获得的普遍民意支持, 使我们有可能在二 00 八年赢回执政权。III 跨越

13、对立分离不是解答近年来,一些台湾的政治人物主张,台湾 应该藉由制宪正名、应该藉由切断与中华文化的脐带、应该藉由升高内部的省籍对立、 应该藉由挑起两岸间民族主义式 的仇恨、应该藉由压抑台海两岸日益频繁的各项交流、甚至应该藉由与中国大陆进行军备竞赛的方式,以遂行单边的分离主义计划。但基于如下的理由,我个人完全 无法认同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这个快速全球化的世界里,分裂或分离主 义绝非是确保政治民主、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唯一方法。台湾理所当然要确保其民主的成就,但这项考虑 却不应该与分离主义混为一谈。相反地,我们必须尽力与中国大陆达成可能的和解。确保台湾民主成就的关键在于对话,而非分裂。更进一步来说,片面

14、的分离主 义行动只是一帖召 唤劫难的药方。实际上它将升高台湾内部的对立,重启两岸停歇的内战。而那将是一场全面的战争,既危及台湾 的生存,亦重创中国大陆现代化的努力。同 时,由于美国和日本将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台海冲突,这帖分离主义的药方不仅危害台湾的利益,更势必动摇整个区域的安 定与世界的和平。两岸关系发展过去二十年间,台海两岸 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台湾居民赴大陆的人数与次数,在一九八七年还只有几千名,到了二 00 五年已成长到了四百万。两岸间的双边贸 易,在一九八七年还不到一亿美元,到了二 00 五年已增加为七百一十亿美元,扩增了七百倍。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购买了台湾百分之三十七点

15、八 的出口品。二 00 五年,台湾对大陆享有四百九十七亿美元的顺差, 这数字远超过台湾贸易顺差的总额;这意味着,如果台湾断绝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那么台湾 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将高达四百二十亿美元。与此同时,已有超过七万家台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经商;他们自一九八七年以来至少已投资了七百亿美元,据估 计创造了一千万个工作机会。在另一项统计中,大 约有七十五万台湾住民旅居中国大陆,这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以数据作 为明证,台海两岸在 经济、文化和 社会层面的交流规模,可以说已大幅成长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但两岸间的政治关系,却因 为一九九六年台湾第一次 总统大选时的飞弹危机,而开始陷入僵局。虽

16、然在一九九八年,台湾方面派遣企业家辜振甫先生赴中国大陆 协商,使得情况获得改善,但前总统李登辉于一九九九年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一席国与国的特殊关系之谈话,却又使得两岸政治互动再度停滞不前。而二 000 年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总统为讨好民进党内部分离主义者的种种举措,更导致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并最终加剧为二 00 五年三月十四日中国反国家分裂法的制 订,以及民进党在台北市所发动的二十七万五千人抗议大游行。为了化解两岸政治僵局,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于去年四月赴大陆进行了破冰之旅。这趟包含与中共 总书记胡锦涛先生会面的和平之旅,是一次伟大的和解行动,不仅大幅消解了两岸间的紧张关系,也为国民党未来的两岸政策奠定了基本方向。交流的领域我们将依据连战主席与胡锦涛总书记在二 00 五年四月所达成的各项初步共识,继续逐步推动有利于两岸双赢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事实上,国民党已 于二 00 五年八月十九日召开的第十七届全会中,将连胡的五点共同愿景列入了党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