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797245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报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的通知(办资源函2010325号)精神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编写大纲的要求,现将我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如下。 一、 十一五 初期XX市经济社会概况和水资源情势分析 (一)XX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连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1984年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下辖六区三市一县,行政区地域面积1.38万km2,土地面积为1.26万km2,海岸线长1906km。 2005年大连户籍总人口为565.3万,其中城镇人口317.4万。国内生产总值为2150亿元,三次比例为8.6:46.2:45.2。地方财政一般

2、预算收入151.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03元。粮食总产量161.4万吨。(详见2005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2020年前XX市整体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走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二是扩大经济总体规模;三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四是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对于城市功能的基本定位是要将大连建成为 国内外重要经济中心城市 和 国际名城 。大连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区域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水资源状况 大连属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

3、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679.6mm。降水由西南到东北递增,其中金州以南为550650mm,庄河东部达950mm,年内降水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的75%,年际变化较大。 大连多年平均径流深276mm,境内河网发育,集水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河流有153条,除碧流河外,多为源短流急独流入海的季节性河流,不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86亿m3。200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1.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8.6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61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为4.89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为0.26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为4.63亿立方米。(详见2005年XX市

4、水资源公报) (三)经济社会用水与效率状况。共建成蓄引提工程1447座,总供水能力14.17亿m3,其中蓄水工程821座,包括各类水库261座,总库容23.3亿m3;共有地下水工程5799处,供水能力3.04亿m3。 2005年全市降水量为681.7mm,年供水总量为11.58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9.16亿m3,地下水源供水2.06亿m3,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水0.36亿m3。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3.22亿m3。全市用水总量11.58亿m3,其中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分别为5.29亿m3、 2.16亿m3和4.13亿m3。此外,全市工业海水直接利用量13.58亿m3。 2005年全市人均用

5、水量205m3,远低于全国428m3的用水水平。万元gdp用水量5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4 m3,农田综合灌溉定额为380m3/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0左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303l/d,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8 l/d。 除部分河流部分区段外,全市主要河流尚未受到工业污染,整体水质状况良好;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影响,水质状况较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按照XX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XX市人均水资源量590m3,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且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资源开发难度大。按照XX市城市发展规划设想,经供需平衡分析,我市一般枯水年缺水1.62亿m3。如果

6、立足于现状供用水水平和一般节水力度,2005年缺水1.93亿 m3,2010年为2.48亿m3。随着XX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市未来供水和需水之间、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矛盾将会日趋尖锐。 2. 水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水资源费尚未实行统一征收等;二是农村用水管理较为松散,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三是城市供用水基础设施滞后,城镇供水管理上存在众多运营和技术问题,供水产销差率高达30;四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3.水资源过度开发已经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地下水超采而引发的海水大范围深度入侵。2005

7、年海水入侵总面积为467.5km2,纵向入侵深度最大达6.8km,从而衍生出许多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二是随着地表水开发程度的提高,入海水量不断衰减,河口滩涂生态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河口滩涂面积缩小,大片盐碱地出现,河口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产产量减少等。 4.迫切需要进行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1998年我市通过国家 节水型城市 验收,城市节水基础较好。但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尚存在差距,节水主要靠行政推动,公众自觉参与节水的意识和程度仍有待提高。节水投入大多依靠政府支持,节水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投资力度跟不上形势需求,迫切需要对节水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机制改革。 (五

8、)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XX市水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现状开发利用程度整体已经接近(局部甚至超过)其允许开发极限。在外流域调水问题上,国家明确提出了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的三先三后指导原则,大连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必须立足于区内的大力节水,具体措施应围绕全面节流和科学配置展开。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XX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措施。 2.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多方示范效应。我市节水基础较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不仅可以直接为类似发达地区提供示范,而且还可引导内地的节水方向。同

9、时,我市是一个水资源共性问题集中暴露的个例,系统解剖能够发挥技术、经济、政策、规划等多方示范效应。另外,我市境内河流水系的相对独立和完整也有助于试点实践效果的客观检验和真实评价。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组织安排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布局和步骤 1.总体思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建立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多种水源的联合调配,突出经济手段的运用,逐步形成以节流为本的区域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大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2.目标。在水资源管理上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培

10、育水市场,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在生产上建立起清洁型、循环型的工业,低耗水、高产出的农业和普及节水型器具、大量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服务业;生活上达到供水保证率高、用水效率高;生态上促进海水入侵和河口滩涂退化等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实现城乡水生态良好。 3.重点。改革体制,形成机制;合理配置,提高效率;联系实际,注重示范。 4.布局。以试点启动,全方位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和推广。 5.步骤。分为两步。2007年前完成试点,试点期间按年度分三步走;2008-2010年,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发展和推进。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

11、织安排 1.组织建设。成立了XX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区、市、县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由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XX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各有关部门和区、市、县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2.工作机制。全市水务一体化后,全市节水工作也实行了一体化管理,由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即XX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全市城乡的节水管理工作。建立了两个比较完善的节水管理系统,分别形成了五级节水管理网。即市节水办到局(总公司)、企业、分厂(车间),最后到班组;市节水办到区市县、街道、社区,最后到居民组。这两个系统的两个五级节水管理网,每个层次都有管理

12、机构和专(兼)职管水人员,并根据不同时期机构、人员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3.任务安排。在成立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基础上,我市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 4.资金投入。试点阶段资金投入预算为16.1644亿元。2008-2010年,资金投入预算为20亿元,主要为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和饮水工程建设等。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工作进展 (一)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1.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底,我市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公用局和水利局,组建了市水务局,开始对城乡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 2.法规与制度建设。完成了XX市水资源管理条例、XX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XX市引水供水工程设

13、施保护条例、XX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XX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XX市水土保持办法等10余项水务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发布,XX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XX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已经起草完毕,列入市人大和市政府的立法计划。建立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城市用水指标证制度、卫生洁具市场准入制度、节水 三同时 制度、政府节水工作绩效考核赋分制度、节水统计报表制度等。 3.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建立。严禁污染性、耗水型的项目上马,大力发展节水型的产业;淘汰耗水型的、产值低的、工艺落后的产品生产。对非常规水源利用的企业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涉水费用减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污水

14、处理设施、海水淡化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鼓励再生水销售。水价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调节了城乡用水供需矛盾。 4.规划和标准制定。完成了 十一五 及2020年XX市水资源供需规划、XX市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十一五 规划、XX市海水利用规划、XX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一五 规划等,完成了 XX市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初始水权研究 、 XX市海水直接利用和淡化利用研究 、 微孔负压节水灌溉实践技术研究 等课题,出台了XX市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等。 (二)经济结构体系建设 1、产业和项目水资源论证。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了加工产业链条,积极支持以数字化、电子化为主

15、的先导型产业,促进了工业产业向高、精、尖、深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包括双d港数字化制造园、光电通信产业园、模具工业园、精细化工园、三洋工业园等、庄河花园口工业园、普兰店仪表电子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开展了20多项水资源论证工作。 2、基于水情的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 实施了循环经济战略,重点支持了10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广了水源热泵、风力发电等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大了对城市工业布局特别是临海工业区布局的调整,完成了52家企业的搬迁改造。推行了适水种植,发展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3、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产业准入制度建设。坚持 以水定发展,以水定项目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

16、环经济和节水经济,严格控制用水量大的新建项目,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排放和高效益项目,对于500m3/d以上耗水的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会同水务局联合审批,对生产性用水300 m3/d以上和非生产性用水100 m3/d以上的项目由市水务局审批,市发改委备案。 (三)工程技术体系建设 1.节水与循环用水工程建设与技术推广。支持和组织大型企业建设了节水与循环用水工程。有41家大型企业建设了循环用水系统,并进行了部分推广,全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以上。 2、非常规水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建设 十一五 期间,全市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360万m3/日,海水淡化能力1.19万m3/日,污水再生回用量达到39万立方米/日。 3、水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进行了英纳河水库扩建工程,加强了碧流河水库风险调度,进行了东水西调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